针灸治肺病的高效穴位

找寻针对气管炎的有效穴位,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事情。由于我父亲接触过一些难以彻底治愈的气管炎病人,我曾在某个时刻向他推荐了驷马穴。然而,尽管我们满怀希望地尝试了这个方法,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驷马穴的效果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

后来,我自己的肺部也受到了损伤,累及气管和支气管。我尝试了几组治疗肺部的穴位,但始终没有找到那种直达病灶的感觉,也无法体会到肺部及气管内的细腻变化。正当我为此困扰时,昨日研究腹部俞穴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时,我发现了内三重穴。这个穴位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及肝胆部,似乎有着直达病灶的潜力。然而,尽管它对支气管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气管的治疗效果却并不明显。

今天,我再次尝试了新的穴位——气管三穴。终于,我找到了那种在肺部气管内运行的细腻感觉,仿佛一股清凉之气在气管内流动。我也大致记录了其运行路径,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这一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内三重穴和气管三穴都位于内踝向上向前横开一寸的线路上。这一区域的皮肤非常薄,进针时只需2-4分,抵骨即可。这种治疗方法既符合“肺主皮毛、以皮治肺”的中医原理,又不会带来疼痛,更不会影响日常的起坐运动,非常便于临床应用。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结合金五穴刺血及动气针法(让病人深呼吸配合治疗),相信会收到更加显著的效果。希望这些经验和发现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期待更多的临床验证和分享。

1、内三重穴
内三重一穴:内踝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内三重二穴:内三重一穴直上二寸
内三重三穴:内三重二穴直上二寸

解剖:肺支神经、肝胆支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气管炎、支所管炎、胆肝疾患、及鼻部疾患、腰部疾患.

手术:针深 2-4 分

2、气管三穴:

气管一穴:即内三重一穴,内踝上三寸前开一寸处
气管二穴:气管一穴上三寸
气管三穴:气管二穴上三寸

解剖:肺神经、六腑神经

手术:针深2-4分

主治:气管炎、支气管炎、咽喉痛、甲状腺肿、肠胃疾患、脑部疾患、尾骶部不适。


内三重穴的经络运行之精妙,历来鲜有详细记载。然而,其对于支气管及肝胆部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今日,我尝试对气管三穴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深感其玄妙之处。

当针刺入气管三穴时,仿佛有一股微妙的经气从中焦胃脘开始游走。它如细流般缓缓下行,直至脐部与下焦,然后又逆流而上,直至肺部。在这一过程中,手大指的肺经经气亦同步上行,穿越肩部内侧,抵达咽喉,深入舌根,与肺部上行的经气相互交汇。这一交汇,仿佛为肺部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其进行更为细腻的运作。

随后,这股经气再次下行至中焦与下焦,形成一个循环。与此同时,它亦与背部的所有皮部及下肢皮部紧密相连,宛如一张无形的网络。然后,经气再次上行,经过下腹、脐部、上腹、肺部,最终回归舌根。当经气从舌根下行至肺部时,手臂部的肺经亦随之而动,从胸中沿既定的路线直达拇指端。

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仿佛是一场精妙绝伦的舞蹈。经气在身体内游走,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犹如流水般灵动而富有节奏感。在经过数次循环后,经气最终从心中上升至舌根,环绕舌头,再回到舌根,最后穿过上鄂颃颡,进入鼻腔,与目系相连,深入脑海。在左右脑内分别运行约半小时后,经气再次下行至肺部,重新开始这一神奇的循环。

回首这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我深感自己的成长与恩师的严格教导密不可分。恩师不仅具备过人的天分和远见卓识,更有着对事物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他常教导我,要深入体察病人的疾苦,力求用穴精准而少,无论何种疾病,都要找到那关键的一针,方能手到病除,实现神医之梦。

至于气管三穴和内三重穴是否便是这关键的一针,还需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去验证。然而,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秉持恩师的教导,不断追求精进,为病患带去更多的福音。

气管三穴和内三重穴的取穴位置,位于内踝前胫骨内侧棱缘上。针刺时,针尖需抵骨或入骨膜少许。对于左右两侧的取穴,若左侧有病则取右侧穴位,右侧有病则取左侧穴位,若左右两侧均有病,则需同时取双侧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旨在确保经气能够顺畅流通,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