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痢疾
痢疾,这一古老的肠道传染病,时常在夏秋之交肆虐。其症状显著,常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异常增多,腹部阵阵绞痛,里急后重,且下痢时带有赤白的脓血。这一疾病,按其病因和症状,可被细致划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噤口痢和休息痢等类型。其中,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更是属于这一病证的范畴。
此外,痢疾的发病往往与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若食用了生冷不洁的食物,或是身体受到了湿热疫毒的侵袭,都可能导致痢疾的发生。这些外邪与食滞,一旦侵入人体,便会损伤脾胃,使得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湿热之邪在体内郁蒸,或是疫毒内蕴,导致气血阻滞,脉络受损,最终化为脓血,随大便排出体外。
在治疗上,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对于湿热痢,患者往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腥臭稠粘。而对于寒湿痢,则表现为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腹痛喜暖畏寒。疫毒痢则发病急骤,高热烦躁,痢下紫红色脓血,腐臭异常,甚至出现神昏痉厥等危象。噤口痢则表现为下痢赤白,饮食不进,或不思饮食,食则呕恶。而休息痢则是时发时止,缠绵不愈,发则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
在治疗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用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温中散寒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以免再次感染痢疾。
针灸作为中华医学的瑰宝,对痢疾的治疗同样具有显著效果。在治疗时,我们秉持着清热化湿、调气和血的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要选取对象。
取合谷、天枢、上巨虚三穴,它们相互协作,形成了一道治疗痢疾的良方。合谷,作为大肠的原穴,掌管着大肠的气血运行。天枢,作为大肠的募穴,汇聚了大肠的精华。而上巨虚,作为大肠的下合穴,连接着大肠与全身的气血。当这三穴同时作用时,它们能够通调大肠气血,达到“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效果。
然而,痢疾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痢疾需要不同的穴位配伍。对于寒湿痢,我们加入阴陵泉、气海两穴,以增强益气化湿的功效。对于疫毒痢,我们加大椎、十宣放血,以泄热解毒。对于噤口痢,我们加入中脘、内关两穴,以和胃止呕。对于休息痢,当阳虚时,我们加脾俞、肾俞,以温补脾肾;当阴虚时,我们加照海、血海,以滋阴养血。
在治疗过程中,针灸手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对于初病实证,我们宜用泻法,以迅速驱邪外出。而对于久病虚证,我们则宜用补法,并辅以灸法,以温补气血,扶助正气。
针灸治疗痢疾,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又展现了针灸的独特魅力。它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还能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痢疾的过程中,中医的耳针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耳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痢疾时,我们选取大肠、小肠、胃、直肠下段、神门、脾、肾等重要穴位。这些穴位与人体的消化系统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影响肠道的健康状况。
在治疗时,我们采用不同的刺法来应对急性和慢性痢疾。对于急性痢疾,我们采用强刺激的方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以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而对于慢性痢疾,我们则采用轻刺激的方法,留针5~10分钟,隔日1次,以逐渐调理身体,恢复肠道健康。
除了耳针疗法外,水针疗法也是治疗痢疾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分注两侧天枢穴,每穴1毫升,每日1次。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为肠道提供营养支持,促进肠道的恢复和修复。
总之,耳针疗法和水针疗法在治疗痢疾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不仅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还能够调理身体,促进肠道的恢复和修复。对于痢疾患者来说,这两种方法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选择。
〔应用例案〕
立斋治一痢疾患者,他运用涩药以固涩止泻,然而患者却出现了环跳穴作痛的副作用。面对这种情况,立斋并未慌乱,而是迅速调整治疗方案。他深知环跳穴疼痛可能与患者体内的湿热有关,于是选用了苍术、黄柏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材,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
同时,立斋还运用了柴胡和青皮这两味疏肝解郁的药材,旨在调畅气机,舒缓患者的情绪。他深知情绪的稳定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此外,他还加入了生姜这味温阳散寒的药材,以温通患者的阳气,促进气血的流通。经过十余剂药物的精心配伍与调理,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然而,立斋并未因此停步。他深知痢疾之症缠绵难愈,必须彻底清除体内的病邪才能避免复发。于是,他决定采用针灸疗法,针刺患者的委中穴。当黑血从穴位中流出时,他知道病邪已经被引出体外。
最终,经过立斋的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得以痊愈。他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医学功底,更体现出了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责任心。这样的医者,堪称杏林中的楷模。
杜××,男,年届四十六。他痛苦地陈述着自己的症状:腹痛腹泻,每日竟达五、六次之多。病因源于中午时分,不慎食用了隔夜的未经煮沸的剩面条。三小时之后,腹泻的症状便悄然而至,至晚间时分,腹痛更是如刀绞般加剧,令他难以忍受。里急后重的感觉让他坐立不安,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经过便常规化验,结果显示为粘血便,白细胞计数为0~1,而红细胞却高达(+++)。据此,医生诊断为痢疾,病情颇为严重。治疗方法以清热止痢为主,旨在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恢复其身体健康。
针灸治疗时,医生精准地选取了天枢、关元、神阙三穴。以毫针刺入天枢、关元两穴,深度适中,以激发经气。同时,对神阙穴进行了重灸,时间长达2小时之久。在针灸的过程中,患者的皮肤逐渐呈现出潮红之色,这是气血充盈、经气畅通的表现。
为了加速康复进程,医生还建议患者配合输液治疗,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经过针灸与输液的联合治疗,杜××的腹痛逐渐缓解,里急后重的感觉也逐渐减轻。最令人欣喜的是,他再也没有出现下痢脓血的症状,腹泻终于止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杜××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文献摘录〕 痢疾,这一古老的疾病,曾经困扰着无数的古人,如今依然需要我们关注与防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神应经》中,对痢疾的治疗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推荐通过针灸曲泉、太溪、太冲、丹田、脾俞、小肠俞等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痢疾的目的。
白痢与赤痢,虽同为痢疾,但症状与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针灸聚英》中提到,对于白痢,宜灸大肠俞以温阳散寒,固涩止泻;而对于赤痢,则应灸小肠俞以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这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因症施治的原则。
在现代医学的实践中,成都军区总医院传染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采用天枢、关元二穴,以捻转与捣针法刺激为主,每天针灸一次,每次留针20至30分钟,共治疗了24例菌痢患者,均获得了痊愈。这种针灸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果显著,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针灸治疗痢疾,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对穴位有深入的了解。进针的深度与刺激的轻重,都需要根据患者的腹型厚薄及体质强弱来灵活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针灸治疗的效果最大化,让患者尽快康复。
针灸治疗慢性菌痢,其穴位选择是一门精妙的技艺。医者常常选取的穴位有阴陵泉、足三里、天枢、气海、肾俞、命门、大椎、关元、大肠俞等,这些穴位都是经过千百年中医实践验证的,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施针时,医者会运用平补平泻或补法,这种针法要求医者手法稳健,深浅得当,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留针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这段时间内,医者会时刻关注患者的反应,调整针法,确保治疗效果。
除了针刺,针灸治疗还常常配合灸法。医者会用艾条温和灸或迴旋灸,灸治时间每次10~20分钟。有时,针后加灸,有时则一天针刺,一天灸治,交替施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曾有40例慢性菌痢患者接受了这种针灸治疗。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全部大便培养阳性,直肠镜检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经过精心治疗,其中有30例患者完全治愈,平均治愈日数为12~13日。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数每天2次以下,外观正常,镜检用高倍视野不超过3个白细胞。疗程结束后,连续3次大便培养阴性,直肠镜检查正常。而其余10例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大便培养和直肠镜检查未达到治愈标准。
针灸治疗慢性菌痢,不仅要求医者技术精湛,还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