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方剂中的“天然雌激素”
温经汤的“温”,世人多作“热”解,以其为以热治寒的方剂。然而,除了温煦祛寒的药物,方中还有大队润燥补血养阴的药物,而方证中亦有“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气煦为阳,血濡为阴,阴阳并用才能使得经水气血温和。这不仅仅是对本方的理解,更是对月经病治疗的理解。
•温经汤适用于以月经量少、舌淡或闭经为临床表现特征的虚性体质人群。其病理基础是女性卵巢功能障碍或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
•温经汤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对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以及子宫和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造血,镇痛,等等。
温经汤是一首调经方。战乱饥荒年代,营养不良常导致许多妇人生育能力下降,那些妇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不是没有月经,就是久不受胎,不是月经过多,就是至期不来。特别是有些妇人还患有慢性痢疾,或经历流产,就显得更为憔悴,头发枯黄,口唇干枯,面为烟尘色,手掌干裂起皮。有些妇人年纪并不大,但从其外貌上已经无法寻觅女性的风韵,她们的躯体似乎已经干枯。为了提高她们的生育能力,让她们恢复应有的滋润,张仲景常用温经汤。
温经汤是传统妇科名方,受到历代许多医家的推崇。清代经方家陈修园说过:“《金匮》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凡思议不可及之方,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不神,必择大学问之人,知其居心长厚者,而后授之。”(《女科要旨》)可见在他的心目中,温经汤是极为神奇的秘方。
原文及方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记载:“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原方及煎服法: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各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现代参考用量及煎服法:吴茱萸5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门冬20g,制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或肉桂5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牡丹皮10g,阿胶10g,生姜15g或干姜5g,或加入红枣30g。以水1000mL,煮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从药物组成看,可以把温经汤看作是桂枝汤、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胶艾汤、桂枝茯苓丸等的合方。方中当归、川芎、芍药补血活血,是传统调经的主要药物,阿胶能止血、补血,常用于月经过多、贫血等。牡丹皮具活血化瘀、清热的作用,桂枝、吴茱萸则能温经止痛。故本方能养血滋阴、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本方应用范围颇广,月经不调、漏下、下腹部冷痛、不孕症等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久不受胎”,按张仲景时代的说法,妇人久不能受胎,就是少腹中有寒气,本方能治疗不孕,所以就是“温经”的汤药,提示本方助孕。
月经不调,原文说温经汤“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温经汤“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断,或月经来过多,或过期不来”。《外台秘要》记载温经汤“疗崩中去血一斗,服之即断,月水过期不来者,服之亦佳方”。明确本方可治疗月经不调,对于月经的异常出血有效。
“妇人年五十所”,提示本方适用于更年期女性,久泻,有小产史,形容憔悴消瘦,还有唇口干燥、手掌烦热、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等一系列症状。
温经汤这个方子治疗冲任虚损、月经不调,或多不断,或崩中去血,以及半产瘀血停留,少腹急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久不受孕等症,都有较好的疗效。历代医家,多认为这个方子为温暖经寒而设,至于“瘀血停留”的病机,也认为寒邪客于胞宫,经血为之瘀滞所致。为此,沈金鳌就有“但此温剂,内冷者宜”的论断。看来,认为温经汤是以热治寒的方子,已成为天经地义,似无可非议。
然而,我认为尚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愿藉此机会和同志们共同探讨,以恢复温经汤的本义。
个人认为温经汤的“温”,不应该当“热”字讲,应该当“和”字讲。就是说温经汤应该是温和经水的方子。为什么不作“热”解,而作“和”解?是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
考《素问·离合真邪论》说: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它说明了经水在温和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正常。由此可见,张仲景取义于《内经》而名曰温经汤,自非仅是以热治寒而了事,应该说它有反映生理和治疗的双重意义在内。
下面分两个问题,加以阐述:
1、温经汤证的病机
妇人的月经疾患,多与冲任二脉不调有关。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冲任调和,则经水自利,而无复可言。
如果寒暖失常,气血乖戾,而使任冲不调,则可发生月经方面的疾患。另外,肝经绕阴器而抵少腹,而与妇女生殖器官发生密切的关系。况且,肝能藏血,而气主疏泄,故有肝为妇女之先天的说法,反映了肝对妇女经水的影响是非凡的。
然肝与胆配,厥阴与少阳为表里。这是由于厥阴肝多血而少气,少阳胆则又多气而少血。所以,肝胆阴阳表里以达成气血不偏,而各得其所,以为生理之常。
《难经·二十二难》说: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
它说的“气主煦之”,煦,以温为义;“血主濡之”,濡,则以润为主。若结合肝胆而言,肝多血而能润,胆多气而能煦,如此,则经水调和,而何病之有?
所以说,温经汤的作用,关键有气煦、血濡之效,而治妇女半产漏下等证如神。如果我们不从气血两方面的作用加以考虑,而单纯强调它的气煦为阳一面,则必失掉了血濡为阴的另一面。这样,对于治疗手掌烦热和唇口干燥等证,也就不能发挥作用。
严格地讲,温经汤的治疗如春天的气候是温和而流畅,它不同于附子汤的治疗如夏日炎炎而以流火烁金为能事,两方的特点不同,所以证候亦各有所异。
2、从药物结构进行分析
温经汤的吴萸、桂枝、生姜以温寒通气为主;而阿胶、麦冬、丹皮、当归、芎䓖、芍药以润燥补血为主;人参、甘草则甘温以扶正;半夏则调和阴阳,和胃而致津。
此方集温、润不同之药,而能阴阳兼顾,故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下者断,务使气血温和,任冲得养,肝胆得润,为制方之宗旨。若局于以热治寒的一角,则以上诸义皆失。
适用人群特征
根据原文描述,对温经汤适用人群再作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如下:
1.憔悴的女性多见,特别是瘦弱的更年期女性更常见,但也有体型中等者。头发干枯,易于脱落,皮薄干燥,皱纹多,特别是过早出现皱纹。
2.口唇干燥,色暗淡,不红润,不饱满,开裂、脱皮。
3.手掌脚掌干燥粗糙,易开裂或有毛刺,或有自觉手足心热而又恶风、自汗。
4.疲劳感、发热感、头痛等症状均以晨轻暮重为特点。入夜难眠、性欲低下、阴道干涩等。
5.消化道症状多,如易食欲不振、下腹部拘急胀满,腹泻或大便无力,或尿频尿无力,或肛门坠胀等。
6.月经量少居多,色淡或黑色。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大多有流产史。
“温经汤女人”有两大特征需强调:
第一是口唇与手掌。妇人年轻时唇红滋润饱满,大多提示月经调顺,生育力旺盛。同样,这个时期女性的手也是柔嫩细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但如果月经不调,甚至闭经,那这两个部位就会发生变化:口唇干燥暗淡萎缩,手掌及脚掌开裂粗糙。
第二是月经。月经一来,黄毛丫头就长成水灵灵的俊俏姑娘了。那些月经正常的少妇,肤如凝脂,全身透着女性的成熟之美。但是,一旦月经停止以后,大多数女性的体形与肤色就会发生改变。温经汤女性的月经以量少稀发为多,甚至闭经。其血色暗淡。若血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者,为内热甚,温经汤就不适宜了。
温经汤适用于以月经量少、舌淡或闭经为临床表现特征的虚性体质人群。其病理基础是女性卵巢功能障碍或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体质状态的形成,多与出血、过度生育,或长期腹泻、或久病、或营养不良、或绝经年老等诱因有关。
主治病证及典型医案
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兹举病例以供参考:
芦某某,女,40岁,湖北潜江县人。
主诉:月经淋漓不止,经中挟有血块,色暗而少腹冷痛,兼有白带,腰腿发酸,周身无力,手心发热,而唇口干燥。
视其面黄白不泽,舌质淡嫩,苔白而润。切其脉则沉弦而无力。
辨证:此证为肝胆气不煦而血不濡,任冲失禀,则淋漓为病;少腹冷痛为寒,而手心发热,唇口干燥又为血虚不濡之候,面色黄白,知气血皆虚;脉沉弦无力,胞宫定有虚寒无疑。
证情如温经汤,治当温经止漏,和血益气。
处方:吴茱萸9克,川芎9克,白芍9克,当归9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阿胶(烊)9克,丹皮9克,麦冬30克,半夏9克,生姜9克,桂枝9克。
服此方见效。服至六剂,月经即止,手心不热,唇口不燥,惟白带仍多。
转方补脾运湿,滋血调肝,方用当归芍药散:
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6克,白术2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
服至三剂,而带下已愈,此病全瘳。按: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凡用温经汤,必须重用麦冬以滋肺胃津液,又能通心脉而益荣;又可监吴萸、桂枝之温燥以免耗阴,而避药后的头晕、咽干、心烦等副作用。
方中的人参,一般多以党参代用,若气血虚极,仍以人参为有效。亦不可不知。
方中的吴茱萸为苦辛大热之品,南人和青年妇女用量应酌减,以免发生眩瞑等症。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对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以及子宫及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造血,镇痛,等等。可以说,温经汤是“天然的雌激素”,主治以下病证。
不孕症
温经汤是助孕方,适用于无排卵、经量少、月经周期紊乱者的不孕症。日本医家大塚敬节与矢数道明经验:适用温经汤的不孕妇女,大多伴有手掌皮肤干燥角化等,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笔者经验,温经汤治不孕,3月为一疗程,通常需要1~3疗程。怀孕后可停药。体偏胖者,加麻黄、葛根。
邹女,30岁,2012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备孕一年多未孕,月经周期欠规则,检测促黄体生成素偏高;无优势卵泡。痛经严重。用防风通圣散无效。背部痤疮很多,体毛重。基础体温偏低。
处方:生麻黄5g,吴茱萸5g,党参10g,麦冬15g,姜半夏10g,生甘草5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阿胶10g,干姜5g,红枣20g。15剂,每剂服用2天。
5月12日二诊:背部痤疮消失,月经基本正常,体温呈双相。原方15剂续服。后怀孕生一男孩。
卵巢早衰
本方适用于部分卵巢早衰患者。患者40岁之前即闭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临床症状有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亦适用于更年期表现为外阴萎缩、阴道干涩,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者。
许女,50岁,2019年12月2日初诊。患者身高160cm,体重44kg,40岁时停经,一年内体重减轻4kg。脱发乏力,阴道干涩,性交困难。食欲不振,腹泻。睡眠多梦,夜尿6~7次。肤色黄暗干枯,憔悴貌,唇暗、干燥,脉弱,脐跳。
处方:吴茱萸5g,党参10g,麦冬15g,姜半夏10g,炙甘草5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干姜5g,红枣20g。15剂。
12月23日:体重增加,面色转润。夜尿2~3次,食欲增加。近两日小腹疼,便后肛门下坠感。上方继服30剂。
2020年3月23日:体重52kg,毛发眉毛长出,阴道干涩、腹泻、纳寐均明显改善。
更年期失眠
本方适用于失眠病程较长、渐进;与情绪关系不密切,无精神刺激诱因;伴有月经不调、消瘦、皮肤干枯者。古人说,这种失眠是血不养心、心血不足所致。其实这种所谓的血,就是与月经相关的荷尔蒙。
蒋女,54岁,201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停经2年。因阴道炎服用抗生素后失眠复发,睡眠差,烘热,有咽炎咳嗽,食欲可,有返流,大便干结,脸色黄,眼圈黑,脉弱。
处方:吴茱萸5g,党参10g,麦冬15g, 姜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阿胶10g,丹皮10g,干姜5g,红枣30g。20剂。
12月3日二诊:服上方睡眠安稳,无需服用安眠药,阴道炎消失,体重增加。
更年期胃肠不适
本方适用于更年期胃肠病,表现为反复腹泻或反复胃痛等。患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体重下降,常规治疗无效,排除肿瘤,或为慢性肠炎、褐肠病、萎缩性胃炎等。温经汤有止泻止痛、提振食欲、抑制反流、增加体重等功效。因为方中的吴茱萸、人参、生姜就是吴茱萸汤的组成,是止呕良方。麦门冬、人参、半夏、甘草,是麦门冬汤的组成,能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对食欲不振、呕吐者有效。
刘女,55岁,2020年7月22日初诊。身高155cm,体重44kg。患者绝经后腹泻4年,严重时每日痛泻5~6次。右腹部胀而肠鸣,下肢发凉,头昏,腰酸乏力,食欲差,夜里手心热,夜中2小时醒1次。体重持续下降。体瘦,脸黄,唇干,脉弱。
处方:吴茱萸5g,党参15g,麦冬15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肉桂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阿胶5g,干姜10g,红枣30g。15剂。
9月2日二诊:服药期间腹泻1次,食欲恢复,体重止跌,睡眠改善。原方15剂。
其他
此外,温经汤还适用于经期后延,痛经,小腹部冷,月经量少色黑者。对于痤疮满脸,局部皮肤干燥,疮体平塌、细小、色暗,服清热药加剧,且多伴有月经量少或稀发,或无排卵等症状的患者,温经汤亦适用。
服用宜忌
温经汤也有禁忌证,比如体形肥满壮实、面色红润者慎用;子宫肌瘤或乳腺小叶增生者慎用;月经量多色鲜红者慎用。也就是说,体质偏热者慎用温经汤。
服用温经汤的同时,宜多食用猪蹄、牛筋、鸡爪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这些食物能润肤增肥,让女性恢复魅力。为方便服用,可加进红枣、蜂蜜、桂圆肉、麦芽糖、冰糖等浓煎收膏,每天开水冲服。温经汤膏方是女性冬令进补的保健佳品,方证相应用之多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