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薏苡生用熟用效不同
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药,也是药食同源品种,可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利水而不伤及机体的正气,补脾气而不滋腻,其功效卓著,有“薏苡明珠”之称。但薏苡生用熟用功效有别,生薏米偏于利水渗湿;炒薏米偏于温脾、健脾。
中药冤案一一薏苡之谤
薏苡,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薏米、薏珠子、草珠珠等。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药,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主治风湿身痛,湿热脚气,筋急拘挛,湿痹水肿等病。
清末民初中医名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珠玉二宝粥”,该方由生山药、生薏米、柿霜饼三味药品组成,“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用法是将二药“捣成粗渣,煮之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玉”者,指山药,因为山药又名玉延。“珠”者,系指薏米。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记载说的是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伏波将军马援的一桩冤案。起初,马援奉令去南疆 (今广西一带)平定叛乱,常吃薏米,因薏米能除瘴气,久服能轻身省欲。南方薏苡果实大,马援想作为种子,回军时载了一车。薏苡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珍珠,当时人们以为这是南方土产的奇珍明珠。朝中的一些权贵就认为马援车中装的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宝,由于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器重,权贵们不敢有所动作。等到马援死后,监军梁松嫉贤妒能,就上书诬告马援从南方搜刮了大量的明珠宝物,归为己有。光武帝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词,龙颜大怒,传旨追回马援的“新息侯印”。马援的夫人和儿子不敢报丧,偷偷地把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不敢运回老家祖坟地安葬,连宾客故人也不敢前来吊丧。马援的侄子马严和马援夫人草索相连,到朝廷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相示,才知是挟怨诬告,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将马援安葬。明末文学家朱彝尊曾有“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的诗句,指的就是这段典故。后世遂以“薏苡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故意颠倒黑白,糊弄是非。
中医认为,湿气重的人常见头身困重、腹泻、大便黏腻不爽、四肢肿胀等不适。广东地理气候潮湿闷热,不同程度夹有湿气的人很多,因此,广东人煲汤时总爱加上一些薏米,以求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
薏苡仁生、熟功效大不同
生薏米味甘,性微寒,利水渗湿的功效最为显著,可以去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黄,带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谓“焦香入脾”,经过炒制的薏米与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温涩,温脾、健脾的功效变得明显。
麸炒薏米是将麸皮与薏米同炒,健脾涩肠的功效更为明显,尤其适合脾虚湿困,经常有大便稀烂黏腻、体虚水肿的病人。
如何选择薏苡仁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薏米具有一定的减肥、降脂降糖功效,至于该如何选择,必须根据不同体质而定。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汉超主任医师建议,如脾虚偏寒的人群,常表现为乏力、腹胀纳少、口淡、脉大无力,应选择炒薏米如腹泻症状明显,尤其是受寒或劳累后即觉有肠鸣者,可选用麸炒薏米;相反,有湿困化热问题的人,常表现为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的,则可以选择生薏米。食用时,老人可将相应的薏米磨成粉,每次用开水冲泡服用,这样吸收利用率会比较高。
市面上有部分不良商人不惜将薏米漂白,以求好看好卖。在购买时可通过以下方法分辨:①用密封袋装少量薏米后封口,一段时间后打开密封袋,闻闻有没有刺激性硫黄、甲醛味道;②拿一小把薏米放在掌心用力搓至发热,再放近鼻子闻闻,如经硫黄或甲醛炮制,会有刺鼻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