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囊肿,是不是癌症先兆?
每年10-11月都是体检“旺季”,相信不少朋友已经陆续收到体检报告了。是否有人正为报告单上的异常字眼苦恼?结节、息肉、囊肿……这些专业术语,分别意味着什么?它们都跟癌症肿瘤有关吗?
01什么是结节?
结节通常是在进行B超或X光检查时,发现的一些未知的小范围阴影,这个小范围阴影可能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所不同。
结节可能是病原体感染后产生的“炎症”,可能是一些早期病变遗留的疤痕,也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结节都是无害的,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仅有少部分可能发展成癌。而为了确定结节的性质,医生一般需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阴影密度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02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人体组织粘膜表层上长出的“肉球”,通常是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同样的,息肉也有良性及恶性之分,而判断息肉是否存在癌变风险会比结节更复杂,因为仅看外观,息肉与正常组织类似,难以用肉眼辨别。
因此,对于息肉辨别,通常需要在内镜检查时切除组织并进行病理分析,以确定息肉的类型及性质。
03什么是囊肿?
囊肿是一个“空心的囊”,内里充满液体,临床发现的大多数囊肿并不会癌变,所以它的恶性转化风险相对较低。如果囊肿没有症状且体积较小,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不过,如果囊肿过大、数量过多或位于特殊部位,可能会压迫血管或脏器,引起不适,此时就需要接受治疗。
04发现这样的“病块”,及早诊疗
都说结节、息肉、囊肿等“病块”可能是癌症的先兆,那么,具体哪些部位发现“病块”需要特别注意,应及早诊疗呢?
1.肺结节
随着肺部结节的增大,其癌变几率也会显著上升。因此,当发现肺小结节的直径大于8毫米时,人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好定期检查监测。
2.胃息肉
发现胃息肉都应该积极配合治疗,降低胃癌的发生概率。一般临床建议,数量少于2个,且直径小于5毫米的胃息肉,可使用活检钳直接摘掉;直径小于2厘米的,则需活检时切出组织进行病理鉴别再确定治疗方案。
3.宫颈息肉
虽然极大部分的宫颈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一定的癌变概率,特别是年龄大于45岁的女性,发现有宫颈息肉应及早摘除,如存在癌变征象则应及早治疗。
4.先天性肝囊肿
这种肝囊肿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且形成早期几乎无不适症状,但当它长到直径大于10厘米时,可造成对周围脏器的各种压迫症状,包括:肝区隐隐作痛、右上腹胀痛、梗阻性黄疸、门脉高压症等。
因此,有先天性肝囊肿问题的人群,应定期B超监测,确认囊肿组织是否有发展。
总结:当体检单上出现了“结节、囊肿、息肉”等字眼时,一般情况下是良性的,不用过于忧虑,但也有一定的癌变几率,所以也不能大意,应当定期复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这样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