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其实是脾胃病
静脉曲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患者都不太重视。静脉曲张在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但在下肢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血管壁太薄,血液在血管里淤积,导致患者的静脉扩张,看起来像蚯蚓一样。所以,患者应该重视这个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通常来说,静脉曲张会出现以下常见症状:
1、早期患者可能只是一般的静脉炎,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患者一般也不会理睬。随着时间发展,患者的表层血管看起来和蚯蚓一样盘行,血管是曲张的,而且很明显凸出皮肤表面,曲张形状像团状或者结节状。再随着时间推移,患者静脉曲张的部位就会出现凹陷性水肿,这是比较严重的现象。
2、患者的腿部会有酸胀感,患者一开始也是因为酸胀感,影响走路才会去医院就诊。随着时间过去,患者的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脱屑、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出现瘙痒,尽量不要去抓挠,会越抓越痒,而且可能会出现溃疡,这样皮肤愈合就需要很长时间,可以根据医嘱涂抹止痒的药,缓解症状。
3、患者的肢体会有异样的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等感觉,特别是表皮温度高的时候,患者可能还会有压痛感。这时,患者是比较难受的,可以适当涂抹软膏缓解症状。
4、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局部坏疽和溃疡,这是患者不精心护理造成的,是比较严重的症状,对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时的患者会出现深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当患者用小腿站立的时候,会比较吃力,有沉重感,容易疲劳,甚至可能还站不起来,要一直躺在床上休息。所以,此时的患者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处理好创面,不要被感染。最重要的是,如再不注意伤口护理,会有需要截肢的可能。
静脉曲张患者要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养成每日穿弹性袜运动腿部一小时的习惯,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过心脏的姿势,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静脉循环。孤标傲世的土郎中说:静脉曲张,其实是肝裹了。后来我才明白:医院的墙壁是白的,但墙下的人心却是黑的。
我刚参加工作时,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毅然决然进了医院。那几年,父亲再三叮嘱我“哪怕失去医术都不要失去良心,医术没了可以继续练,良心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可我那时阅历尚浅,哪成想父亲的话居然一语成谶。我记得当时有一个静脉曲张的患者来找我,我没有按照科室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前辈所说,给患者开药,下手术单子,而是私自开了一张只有30块钱的中药方子,没想到,我赢了患者,却输给了主任。
按照他们的要求,这个患者至少要做三项检查,开药要有70%是医保不能报销的,到了一定阶段,还要手术,这才符合治病“标准”,但我从来不遵守这个“规则”。慢慢也就成了院里的异类,受人排挤遭人打压,常常被指派去下乡。多么讽刺,赚钱成了主流,好好治病却成了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是异类,而那时候我才明白,医院的墙壁是白的,床单被罩是白的,医生的工作服也是白的,唯独很多人的心却是黑的。
好在,派去下乡是我为数不多的开心日子,因为那会我才能彻底用中医方法放开治病了。当初那个静脉曲张的方子就是我下乡的时候,一个土郎中送给我的。那会,我对静脉曲张的治疗还不是特别有经验,因为结识了一个孤标傲世的土郎中,我经常给他帮忙,向他讨教中医知识,慢慢我们也就熟络了。当时,我因为一个静脉曲张患者正犯难时,他告诉我:静脉曲张,其实是肝裹了厚厚一层痰而已。没必要手术的,最后还给我了一个方子。
这个患者有静脉曲张已经两年了,他的小腿上有不同程度的隆起状弯曲,像蚯蚓一样,有些地方已经成团成块。仔细一看还遗留多个手术疤痕。他说,去医院看过,医生让他直接手术,并告诉他的其他都是徒劳。结果手术做了没一年,现在又这样了。我仔细看过他的情况后,患者脉象弦细,舌淡,苔薄黄,伴有乏力。后来把土郎中给我的方子给了他:黄芪,鸡血藤,地龙,茯苓,白芍,熟地。
结果,患者用药4剂之后小腿的酸胀痛就有了改善,我稍作加减继续用药,前后复诊3次,一共调理了不足两个月,患者诸症悉平。腿上的静脉曲张已经减退下去,和其他皮肤齐平。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为什么说是肝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痰呢?患者脉细缓,说明血虚,脉道不充。弦,说明肝气不平,这是肝血亏少,肝体失养所致。苔薄黄,说明还有脾湿中阻存在,脾不能行,气血生化就会减弱,这也更进一步导致肝血无源所供,造成恶性循环。
肝虚,肝血不足;脾虚,升降失常。那么仅有的气血在小腿处阻塞,不仅会导致小腿抽筋,还有加重静脉曲张,脾虚运化失常,垃圾不能正常排泄,壅滞在一起就把相当于给这些小腿上的“小蚯蚓”用痰穿上了一层衣服。这好像土郎中说的,其实是被裹上了厚厚一层痰。
在这个方子里面:第一步,黄芪,白芍,鸡血藤——活血补气;黄芪健脾益气,鸡血藤活血养血,气血有了调和,再用白芍养血敛阴,同时平肝柔肝,四下就有了保障。第二,茯苓,地龙——利水通络。茯苓可谓是以一敌三的好帮手,既能利水渗湿化痰、又能健脾和胃、还能辅助养心安神,这时候地龙出马通经活络,就事半功倍了。最后,我还加了熟地补益肝肾,进一步养血补虚。
时至今日每当用此方,就好像看见了那位郎中前辈,他治了一辈子病,无儿无女,很多人觉得他穷,但他傲然不群,不与俗流同流合污,现在很多医生是望尘莫及的。临床待了半辈子,很多人笑话我没钱没权,但是他们却从没想过,我要是想赚钱,随便一张方子都够用下半辈子。但我做不到,也不会这样做,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只想着挣钱,那就只剩下可怜的患者了。
静脉曲张,被一张方子逆转了,疏肝解郁
筋络凸起、曲张、扭曲变色,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炸筋腿”。腿上有筋疙瘩,而且还发硬、疼痛,怎么办?首先要考虑是肝的责任。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垒垒青筋,坚硬色紫,像蚯蚓一般。那肯定就要疏肝解郁了。其次,青筋变成硬块,就是淤血、痰湿、热毒。如果不及时排出让它淤积在体内,它就会渐渐在体表表现出来。这必须要化瘀解毒、软坚散结。
明代有个非常有名的医家,叫陈实功,他写了这样一张方子:川芎、当归、白芍、青皮、海蛤粉、芦荟、昆布、生地(酒浸,捣膏)、甘草节、猪牙皂、黄连,此方可以说对静脉曲张有奇效,疏肝、化瘀是一把好手。方中芦荟可以清肝,治肝经实火;川芎、当归、白芍可以补血养血;生地可以凉血清肝益肾;青皮可以疏肝破气、消积化瘀;昆布和海蛤粉能够软坚散结、清痰湿;猪牙皂可以祛痰开窍、散结消肿;黄连可以清热燥湿;甘草节可以清热止痛、健脾和胃、调和诸药。
这张方子写的还是很奇妙的,每一味药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缺一不可。有静脉曲张的朋友,可以看看此方的治病思路,但是切不可盲目套用。我就说说我的过往:1969年,我去插队,遇见一个静脉曲张病人,我对他说:你这是肝不好,补肝就行了。他却说:就你开的这方子,狗都不用!
1969年,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发表。我也投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洪流,偷偷地拿了家里的户口本,瞒着母亲去学校报了名,去到陕北的一个地方插队落户。因为我家是中医世家,所以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看诊,耳濡目染的学习中医。以至于有许多人叫我’小赤脚医生’。而我刚进公社时,大队长就问:有没有会医的?我立即举起手。大队长说:这个地方没有医生,最近的医院距离这里100公里,山路也极其不便。你既然会医,那你就来负责这里的医疗问题。
于是,我就负责这个村子的医疗。相比同一批来的知青,我算幸运的了,因为他们的生活又苦又累,一天活儿干下来,手上脚上满是水泡,回到宿舍累得躺下就爬不起来。而我的任务是,每天负责采采药、给村民看看病,闲来时间,我还可以自己看看中医专业知识的书。记得有一天,大队长来找我。一进诊所,就把门关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了?
他慢慢地把裤腿撩起来。我看到,他的血管隆起弯曲,像蚯蚓一样。还有的部位,扭曲成团成块。他说:这啥病啊?我双腿还沉的很,还有胀痛、容易疲劳的感觉。站得久了、走得久了,都不行。而且我开心了,就不疼,不开心就疼。刻诊,见他舌边多有浊沫、泡沫、气泡,脉象弦数。我便给他开方:柴胡、黄芩、青皮、黄连、薏苡仁、昆布、海蛤粉、当归、白芍。
我说:没事的,就是静脉曲张,就是肝不好,养肝就好了!他说:你可乱说吧,腿咋能和肝扯到一起?你这方子,就连狗都不用!我说:大队长,你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好心给你说出病因,你怎还这样?他说:我就算再蠢,也知道腿和肝没关系,我看你就是想多挣点工分吧?我说:你随便吧,你可以去100公里外的医院看。说罢,他内心有点动摇,嘴里嘟嘟囔囔的拿着方子离开了。
结果,药用3剂,小腿部位酸胀、沉痛的感觉大大减轻。药用17剂,诸症息平,腿上的静脉曲张明显减退,和腿上其他皮肤齐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为什么要开一副养肝的方子呢?首先,他舌边多有浊沫、泡沫、气泡,脉象弦数,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其次,肝主筋,当恼怒伤肝,会致肝气郁结,这也就是为什么生气时,会疼的原因。而人体的筋脉,主要是受到肝血的滋养,当出现肝血不足,肝阴不足时,会出现血不荣筋的情况,久之成垒垒青筋,坚硬色紫,曲张如蚯蚓一般。最后,青筋累结成硬块,是淤血、痰湿、热毒等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积滞体内,渐发于体表。所以需要化瘀解毒,软坚散结是本病需治的标。
1、疏肝解郁——柴胡、黄芩、青皮、黄连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治半表半里之邪,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和解少阳枢机,为治少阳之要药。黄芩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且能治半表半里之里邪。这2味药配合,能够疏解肝气郁结,是肝气郁结的一把好手!青皮则以其苦辛温的性格,在肝胆脾肺心经行走的能力,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黄连性味苦寒,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名人。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之火均可去,尤能去心火。肝气郁结不畅,藏血功能受损,心作为肝之子,且身负血液运行和生成之重任,也会连带着受损,以致心急心烦心火旺。所以疏肝用黄连泻心火,部分属曲线救治,部分又是正儿八经之担当,让肝之功能正常起来,除去其所掌管之筋内的淤血,化掉热毒。
2、解毒散结——薏苡仁、昆布、海蛤粉
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昆布和海蛤粉出自海中,带上了海水的咸与寒。咸能软坚,寒能清热,化掉因火气上炎煎熬津液而成筋结的湿痰、老痰、顽痰。加之昆布归肝胃肾经,海蛤粉归心肾经,共同清泻肝胃,降心火益肾水,并使浊气浊液下渗,让邪有去处。
3、活血化瘀——当归、白芍
当归可以活血行气止痛,血活则通,通则不痛。白芍有收缩血管的效果,还能够培补下元而固本的效果。中医治病,讲究的就是一个从头到脚的看诊,只有彻底把你身上的症状分析完了,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开出最合适的方子,病情自然也就消退。
而现如今,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我看着这逐渐消亡的中医,心里着实有些落寞。几十年前,跟我一样为了中医奔赴他乡的人都已经老去甚至逝去,但是走了的这些人的位置没有人能补上来。行医这么多年真的是中医落寞了吗?其实也不是,中医还是之前的中医,只是人心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