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人普遍脾胃虚弱?
十多二十年前刚进入临床的时候,很多人的脾胃脉是比较有力的,呈现的大多是实滞的问题,而现在的脉大多是无力的,大多呈现出虚滞之象。
脉象反映的是脾胃之气,在身体中属于土行能量的范畴,因为土行能量的不足,脾胃不能更好地腐熟运化水谷,濡养全身,就会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气力不足,抑或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同时,脾不能很好地“谏议”“知周”,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更容易罹患过敏性疾病或者结节、肿瘤类的疾病。
那么,为什么土行的能量会不足呢?我认为大致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精神方面缺乏和缓之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和工作节奏太快了,以致于大家普遍精神上面充满了各种内卷和紧张。人一紧张,和缓之气就被破坏了,脾胃之气的呈现就是和缓之气,俗话说有一分和缓即有一分胃气,脉有胃气的表现就是缓和有力。如果少了和缓之气,脉象中的脾胃之气就会减弱。
第二,是饮食方面不重视主食和熟食。现在我们的饮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片面追求物质层面的营养,主食和熟食慢慢被边缘化,大多数崇尚辅食和生食,殊不知主食最能秉受天地之正气,气味甘平,最能养脾胃,熟食是指能够充分熟化的饮食,比如之前多次谈到的熟水、老火粥等,最能减少脾胃运化的负担和消耗,如此“节能减排”,脾胃之气就得养,反之脾胃之气日衰,脉象就会逐渐弱化。另外。个人推测现代的耕作和育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食材的土性。
第三,是劳倦和思虑伤脾。过于安逸选择躺平,或者过于劳力劳心,都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进而伤及脾胃之气,这种生活方式在病人群体中颇为普遍。如何做到劳逸结合、进退自如,是需要每个人主动去思考并践行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