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三现”中的麻杏苡甘汤
何谓“云龙三现”?古人把麻黄叫“青龙”。龙为神物,行云布雨,变化莫测。一见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杏甘膏汤;三见于治疗湿喘的麻杏苡甘汤。
可能有人要问:麻杏苡甘汤,仲景只言治疗风湿发热身疼等证,而未曾论及治喘问题。余听此言,哑然而叹曰:此方既有麻黄、杏仁,而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仅为一味石膏之差,彼能治热喘,而不允许本方治湿喘,则岂有此理耶?夫治喘必用麻黄,但有其一定范围而井然不紊。仲景把腾云驾雾的神龙,用点睛之笔写出“云龙三现”这一伟大奇观,可以说“叹为稀有”了。然而使我惊讶的是,国内外对湿证咳喘用麻黄治疗则寥如星辰,报道极为稀少,在当今温病学中也可以说是个冷门。
下边不揣肤浅,谈一谈湿温作喘的问题。根据中医的“人与天地之气相参”理论,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的体质则朝着“湿热型”发展。所以,普天之下,无论外感内伤,则随湿化热,一拍即合。湿热纠缠,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天长日久,则依三焦划线而为湿病:在上者则有湿性咳喘;在中者则有谷疸;在下者则有肾炎、肝炎。湿热作喘,如果按照风寒火热医治,非但不见功效,而且越治越重。根据临床观察,本病症见:痰多而稠黏,痰白或黄,胸中发满,脘胀纳呆,身体困倦,咽喉不利,兼有低烧晡热。小便色黄,大便黏腻不爽,其脉濡,苔白腻。辨证要点:以咳喘胸满,舌苔白腻,脉来浮濡为主。
有一次治疗一位徐姓患者,48岁。其证为喘重咳轻,痰多而难出,咳逆倚息不能卧。切其脉浮濡,视其舌苔则为白腻。自念仲景治喘首推麻黄,如青龙、麻膏等方,然皆未言治疗“湿喘”。而且湿邪又有麻黄之禁,令人奈若何耶?于是我检索《金匮要略方论》论湿门中,载有“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我从此方治疗风湿在表,悟出了湿温羁肺作喘的治疗方案。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禁拍案而起曰:“治疗湿喘,非麻杏苡甘汤莫属也。”麻杏苡甘汤的组方之妙在于麻黄一味,仅用半两,不在于多。又经汤泡,意在轻宣上焦,先开肺气而发微汗,此乃治湿之法也。佐以杏仁、薏苡仁利肺气导湿浊,使从三焦而出。夫肺不宣,则三焦不利;三焦不利,又可使肺气不宣。所以一开一降,一宣一利,妙在清轻,玲珑透剔。一经深思,弥觉妙义无穷,方虽古而治犹新,“云龙三现”这一伟大奇观昭然成立。在湿温学中添了新鲜空气,谁云继承之中而无发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