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腰痛

腰痛,这一临床常见的病证,其表现多样,疼痛部位或在脊柱正中,或局限于一侧,亦或是两侧均有痛感。这种病症多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病变等多种情况。本节将着重阐述寒湿腰痛、劳损腰痛和肾虚腰痛这三种腰痛类型,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腰痛问题。

在探讨腰痛病因时,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寒湿腰痛。这类腰痛往往源于居处环境湿冷,或涉水冒雨,或劳力汗出后未能及时保暖,导致寒湿之邪侵袭人体,使得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腰痛。此类腰痛常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伴有酸麻感,转侧不利,甚至拘急不可俯仰。天气寒冷或阴雨连绵时,疼痛往往会加剧,即使静卧也难以缓解。

劳损腰痛则多因负重闪挫、劳伤过度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会损伤腰部组织,使气血瘀滞,经络受阻,进而引发腰痛。劳损腰痛的疼痛往往固定不移,转侧俯仰时尤为不利,且劳累时疼痛会加重。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舌质瘀斑、脉象沉涩等症状。

肾虚腰痛则多见于年老肾气虚惫、久病肾亏或劳欲过度等情况。这些因素会导致精血不足,筋骨失养,进而引发腰痛。肾虚腰痛的起病较为缓慢,以腰痠为主,伴有腿膝无力等症状。遇劳则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则有所减轻。肾阳虚者还可能伴有神疲、面色㿠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细等症状;而肾阴虚者则可能伴有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赤、脉细数等症状。

针对不同类型的腰痛,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腰部保健措施,预防腰痛的发生。

体针治则方面,需深入剖析病因,针对性地采取以祛寒湿、通经络、补肾为主的综合策略。在取穴上,应着重选取足太阳经与督脉经穴,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具体处方上,主穴选取肾俞、委中及局部俞穴或阿是穴,旨在补益肾气、强健腰肌,同时疏通足太阳经气,以缓解腰背疼痛。配穴则根据病情灵活调整,如寒湿型腰痛可加风府、腰阳关,以祛风散寒、宣导阳气;劳损型腰痛可加膈俞、次髎,以通膀胱经气、活络行瘀;肾虚型腰痛则加命门、志室、太溪,以温补肾阳、固本培元。

在治法上,根据病证的虚实不同,灵活运用毫针补泻手法,或采用平补平泻的方式,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对于腰痛患者,还可结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此外,耳针疗法也是治疗腰痛的有效手段。取穴方面,可选腰椎、骶椎、肾、神门等穴位,采用强刺激手法,频频捻针,并嘱患者活动肢体,作弯腰、转侧等动作,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病情恢复。

总之,治疗腰痛需综合考虑病因、病情及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预防腰痛的发生。

〔应用例案〕 于××,这位七旬妇人,一直饱受腰痛之苦。半月之前,因天气骤变,寒风凛冽,她的腰痛症状愈发严重,以至于无法自由转侧,甚至连行走抬腿时都感到疼痛难当。她的疼痛仿佛一条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着她的身体,让她无法享受生活的点滴乐趣。

尽管她曾尝试过服用中西药物,但效果并不显著,腰痛依旧如影随形,折磨着她的身心。在家属的搀扶下,她步履蹒跚地来到诊所,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无奈。

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我们发现她素有腰痛史,且此次疼痛放射至左腿,行走抬腿时疼痛加重。她的舌苔薄白,脉沉细,显示出身体虚寒、经络不畅的迹象。针对这一病情,我们决定采用益肾散寒、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

我们精选了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委中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其中,肾俞和命门两穴对于益肾散寒具有显著效果,而大肠俞、腰阳关和委中则有助于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在针灸过程中,我们采用补法手法,轻柔而深入地刺激穴位,使热力逐渐渗透至病痛之处。

经过半个月的针灸治疗,这位妇人的腰痛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她感到腰部逐渐恢复了活力,疼痛也慢慢消失。如今,她已能够自如地行走、转侧,重新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现了针灸治疗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深感医者仁心、医术精湛的重要性。

〔文献摘录〕 挫闪腰胁痛,历来为医者所重视。在《神应经》这部古典医籍中,便详细记载了针对此类病痛的针灸治疗穴位,包括尺泽、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泉、阴交、行间及足三里等。这些穴位犹如人体内的隐秘开关,一旦经过精准的刺激,便能调动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缓解病痛的效果。

对于肾虚腰痛,其症状表现为腰部重坠,难以抬起。在《针灸大全》这部经典之作中,则推荐了足临泣、肾俞、脊中、委中等穴位作为治疗要点。这些穴位犹如肾气的汇聚之地,通过针灸的刺激,能够调和肾气,增强腰部的支撑力量,从而改善腰痛症状。

现代医家张妙杰医师在针灸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报告指出,通过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张医师在针刺时,采用直刺1~2寸的手法,并运用泻法以增强刺激效果。在进针后,他会加强刺激力度,并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腰部旋转活动。随着针灸治疗的进行,患者的腰部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直至活动自如。经过这样的治疗,张医师共治疗了1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其中除3例因病程过长而效果不甚理想外,其余8例患者均经过1~2次治疗便获得了痊愈。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针灸疗法在急性腰扭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

针刺人中、睛明穴治疗急性腰脊扭伤的方法,在近期进行的1000例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这100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据了绝大多数,共计913例,而女性患者为87例。年龄分布广泛,最小的患者年仅15岁,而最大的患者则已年届72岁。然而,以21至40岁的中青年人群为主,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量较大,更易于发生腰脊扭伤有关。

从损伤部位来看,单侧损伤的患者占据了绝大多数,共计842例,而双侧损伤的患者则有158例。在疼痛部位方面,多数患者的疼痛集中在腰椎脊棘突旁2横指处,尤以第3、4腰椎棘突旁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二腰椎棘突旁。这一分布特点,反映了腰脊扭伤的典型疼痛区域,也为我们选择针刺穴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全组病例均表现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强直的症状,患者在活动时无法自由俯仰或左右转侧,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更为严重的是,每当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会明显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常常需要双手撑腰以减轻疼痛,稍一活动便呻吟不已,痛苦难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通过针刺人中、睛明穴的方法,我们成功地为这些患者缓解了疼痛,恢复了腰部的正常功能。这一方法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