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过端午?看看这些流传千年的端午习俗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那些沉淀在岁月长河中的节日习俗,如同灿烂的星辰,照亮着我们的文化记忆。端午节,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节日,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个节日里,古人不仅寄托了对屈原的深沉哀思,更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仿佛能够看见古人身着汉服,手持艾叶,在江边赛龙舟、吃粽子,欢声笑语中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先贤的日子,更是一个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寻古人的足迹,探寻那些被时光镌刻的端午习俗,感受那份淳朴而深厚的文化情怀。

01

赛龙舟

赛龙舟,端午节的标配。这一习俗可谓源远流长,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这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描绘龙舟竞渡时盛况。
02

吃粽子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粽子,难以想象没有粽子的端午节会什么样子的。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直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03

饮雄黄酒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源远流长,与古代传说紧密相连。这一习俗起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同时也承载了古人的健康祈愿。雄黄酒由雄黄与酒混合而成,具有杀菌解毒、驱虫避邪的功效。在端午节,人们饮用雄黄酒,既是对屈原的缅怀,也祈求身体安康,免受疾病侵扰。此外,人们还会用雄黄酒涂抹身体或洒在房屋周围,以驱除瘟疫和邪恶,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4

吃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源远流长。咸鸭蛋寓意着圆满和幸福,其独特的咸香口感深受人们喜爱。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将鸭蛋腌制后煮熟,搭配粽子享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寄托了对家人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咸鸭蛋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

05

草药沐浴

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在这一天,古人还有采佩兰、艾草等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使身体散发香气,驱邪避疫。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故称端午节为“浴兰节”。如今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06

挂艾草

端午节时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端午节的各种活动,都以避邪、驱虫、禳毒为目的。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叶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在端午这一天,古人采摘艾草,艾草制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
07

挂艾虎

端午节挂艾虎,是古老的传统习俗。艾虎用艾叶或彩纸制成虎形,系以彩色线,下挂“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脚下。此习俗源于古代视虎为神兽,能镇祟辟邪、保佑安宁。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寓意辟邪驱毒,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08

戴香囊

端午佩香囊,既是防病的实用之举,也是美好祝福的象征。将多种具有芳香、化浊、避疫功效的中药,研成细末,放入缝制好的绣囊中。香囊中藏匿的草药,散发出的香气,既能驱散病邪气,又能净化空气,还寄托着对健康和幸福的期盼。

09

系五彩绳

五彩绳的佩戴习俗源于古代的护身符,五色丝线代表着五行的平衡,象征着驱邪避害、保平安。端午节为孩子们佩戴五彩绳,是对孩童们的一种保护和祝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