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中医治疗

对于胎动不安的治疗法则,我深感其关键在于调和气血,稳固胎气。因此,我主张首先运用“大造丸”以滋养母体,强化气血生化之源。大造丸以人参、黄芪等补气养血之药为主,能迅速提升母体气血水平,为胎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继服“杜仲丸”则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胎气的稳固性。杜仲丸以杜仲为主药,具有补肾安胎、固本培元之功效,能有效防止胎动不安,确保胎气稳固。

然而,若孕妇出现出血症状,则需及时止血安胎。此时,我倾向于使用胶艾四物汤加杜仲、续断、炒地榆、炒茜草等药材。胶艾四物汤本身就有养血止血、调经安胎的作用,再加上杜仲、续断等补肾固胎之药,以及炒地榆、炒茜草等止血良药,能迅速止血并稳固胎气,使胎动不安得以缓解。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治疗胎动不安时,我多采用补养气血的“安胎散”加减或《金匮》中的“当归散”加减。安胎散以当归、白芍等养血安胎之药为主,能迅速提升母体气血水平,安定胎气;而当归散则以当归、川芎等活血养血之药为主,既能滋养母体,又能促进胎儿发育。通过加减运用这两方,多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使胎动不安的症状得以缓解,胎气得以稳固。
我曾于2019年遇到一位特殊的孕妇,她之前已自行流产三次,此次再度妊娠四十余日,却出现了腰胀的症状,这是先兆流产的明显迹象。据她所述,每次流产都是先从腰胀开始,随后便是腹痛出血,这让我深感忧虑。

我仔细诊视了这位患者,发现她形体颇为虚弱,食量也小,经常头昏肢软,大便亦不规律,脉象细滑。根据她的体质与病情,我为她精心调配了一剂药方,其中包括党参、黄芪等补气养血之药,白术、当归等健脾和胃之药,茯苓、黄芩等清热安胎之药,还有杜仲、续断、菟丝子、寄生等补肾固胎之药,辅以陈皮、甘草、大枣调和药性,苎麻根为引。

患者服用了三剂之后,腰胀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减轻。我嘱咐她务必卧床休息,继续服药。又服三剂后,她头昏的症状也有了明显好转,腰胀更是完全消失,只是食欲仍显不佳。于是,我在原方的基础上稍作调整,去掉了黄芩和苎麻根,加入了莲肉和生姜,以增强健脾开胃的效果。再进五剂后,患者身体状况大为改善。

此后,我为她调整了用药方式,停用了水剂,改用丸剂。药方以当归、白芍等养血安胎之药为主,辅以白术、黄芩等健脾清热之药,再加入党参、黄芪等补气固胎之药,以及杜仲、菟丝子、续断、寄生等补肾安胎之药,甘草调和药性。我将这些药材研末后水泛为丸,让患者每次用开水吞服15克,一日三次,连续服用三个月。在服用期间,患者未再出现任何先兆流产的症状,最终足月顺产,母子平安。

凡胎动一症,治疗当先求其病因,大抵因母病而胎动的:当治母病而胎动自安。若因胎动而致母病者,当安其胎则母病自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