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温病经方运用心得
在临床中,对于邪在卫气分阶段,正盛邪实,应以温疫学家治邪为主导思想,攻击祛邪,力求把好气分关,有效截断病情的发展。一旦深入营血,机体处于失代偿期,正气已虚,应邪正合治,或扶正祛邪,务使邪去而正安。今天简要介绍常用经方五则。
小陷胸加枳实汤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枳实。
方源:出自《温病条辨·中焦》。主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心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苔黄滑,脉洪滑者。其方变通于仲景小陷胸汤,《伤寒论》言:“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吴鞠通加枳实,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不仅治脘痞,还可以治脘痛。
功用:清热化痰,辛开苦降。
方解:黄连苦寒泄热,半夏辛温燥实,两药组成辛开苦泄的基本结构,瓜蒌清热涤痰,宽胸利肠,助黄连泄热,助半夏开结,枳实苦泄辛散,破气消痞。共奏辛开苦降之功、分解胸膈痰热互结。
适应证:痰深而不易咳出,咳痛引胸胁,或频咳不已,咯痰色黄,舌苔黄浊或黄腻。
临证心得:若肺气郁闭、咳喘较重者,常与三拗汤合用,取麻黄、杏仁开达肺气而定喘咳;若肺热壅盛,常加鱼腥草、金荞麦清化痰热;若痰黄甚,加黄芩、连翘增强清热之力;若咳痰量多、质稠浊而色灰白者,可与叶天士之蒌杏橘贝汤合用,药如瓜蒌、杏仁、陈皮、贝母、薏苡仁、枇杷叶等;若患者性情急躁易怒,胁肋疼痛,头晕,血压升高,脉弦,则考虑木火刑金,肝火犯肺,常与泻白散合用,以清泄肝火,宁肺止嗽。
减味麻杏石甘汤
组成:炙麻黄、杏仁、连翘、知母。
方源:《伤寒论》之麻杏甘石汤与白虎汤合方,以连翘易石膏而成。
功用:宣肺清热。
方解:石膏性寒,为清解气分热之要药,适用于肺胃热盛之白虎汤证或邪热壅肺致咳喘之麻杏甘石汤证。连翘苦能泻火,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去上焦诸热。知母辛苦寒凉,下润肾燥而滋阴,上清肺金而泻火。本方辛寒,清气分热之力减麻杏石甘汤一等,更适用于热犯肺胃而病变偏重于肺者。
适应证:咳嗽,而非气促喘息。
临证心得:若兼恶风、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疏风利咽;伴咽痛较剧、咽后壁充血明显或扁桃体肿大者,加大青叶、射干清热解毒;咳痰黏滞不爽者,加瓜蒌皮、枳壳、桔梗清涤热痰。
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麻黄、麦冬、生地黄、紫菀、前胡、桔梗、金银花、刺蒺藜、黄芩。
方源: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孙思邈在金匮麦门冬汤的基础上改进,增入桔梗、桑白皮、生姜、生地黄、紫菀、竹茹、麻黄,去人参、大枣、粳米,制成麦门冬汤(千金麦门冬汤)。结合吴鞠通治疗秋燥后期肺胃阴伤之咳嗽运用沙参麦冬汤的思路对麦门冬汤加减化裁,形成加味麦门冬汤,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各种肺炎,支气管哮喘,结核等所致咳嗽,以阴虚型治疗效果尤佳。
功用:养阴化痰,宣肺止咳。
方解:以麦冬、麻黄为君,麦冬滋养肺阴,麻黄宣肺平喘;紫菀、前胡、桔梗为臣,增强麻黄的宣肺止咳平喘力量;生地黄、金银花、黄芩、刺蒺黎为佐药,其中,生地黄滋肾养阴,与麦冬相配,金水相生,共达滋养肺阴之效,金银花、黄芩苦泄肺热;方中较为重要的佐药是刺蒺藜,该药味辛、苦,性微温,一能止咳平喘,增强麻黄、前胡等止咳平喘作用,二能用于制约麻黄的辛温动阳之性。
适应证:用于多种呼吸系统感染所致咳嗽后期,以阴虚为主者最为适宜。患者常有咳嗽,痰少,或干咳,胸闷,咽部不适,面部潮红,甚或气紧咽痒,舌红少苔,脉细等基本表现。
临证心得:若咳痰黄稠,大便略干,脉数,则肺之余热尚未净,宜增入桑白皮、地骨皮;若咳痰不爽,痰黏难出,可入川贝母、竹茹等化痰;若咳嗽较久,可入百部敛肺止咳;或患者大便稀溏,去生地黄,改用北沙参等润肺,并适当减少金银花、黄芩的剂量;若咳嗽较甚,伴胸闷,宜增强开宣肺气之力,入杏仁、款冬花、莘劳子等;若伴咽喉不适明显,查咽部充血,可去生地黄,入牛蒡子、马勃等。
枳桔二陈汤
组成:枳壳、桔梗、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甘草。
方源:原名枳梗二陈汤,即二陈汤加枳壳、桔梗,出自《医学入门·卷八》,后《医宗金鉴》称之为枳桔二陈汤,治疗“胸膈膨满,呕吐痰涎”
功用:宣肺行气化痰。
方解:半夏化痰燥湿,陈皮化痰行气,茯苓甘淡祛湿,二陈汤是治痰饮的典型方剂。枳壳、桔梗开宣肺气,加重行气之力,气行则痰消;生姜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适应证:胸闷,咳声重浊,痰多而稀,脉沉滑,苔白,中焦运化不畅,痰浊内生者。
临证心得: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之后,病情迁延难复的阶段。治痰以枳桔二陈汤为主,法半夏、陈皮(如欲增强行气之力则易为青皮)为化痰之经典药对,枳壳(欲增强降气之力则易为枳实)、桔梗为宣肺之经典药对,两对经典药对组合,宣肺化痰,可谓经典。使用此方颇为灵动,如痰与热结则加用泻白散,如肺气郁痹痰浊内阻则加用杏苏散、拗汤、或瓜蒌薤白半夏汤,肺寒痰饮阻结则合以《金匮要略》之射干麻黄汤,总之,是以枳桔二陈汤为主方的宣肺化痰法。
加减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连、黄芩、枳实、杏仁。
方源:即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干姜加枳实、杏仁汤方,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主治阳明湿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满。
功用:辛开苦降,清热利湿。
方解:半夏辛温通胃阳,开达温散湿结;黄芩、黄连苦寒而开泄,清降热结;再加杏仁宣达上焦肺气,并合枳实畅通大肠之气。总之,杏仁开上,半夏、黄芩、黄连散结运中,枳实导下,使上、中、下之气机条达。
适应证:湿热痞结中焦之证,心下痞满,舌苔或黄或浊,脉滑数。
临证心得:用于胃痛、腹泻、呃逆、呕吐、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见湿热互结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