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中焦虚寒的患者,用小建中汤还是理中汤?

小建中汤和理中汤均为温补中焦虚寒的常用方剂,临证面对一中焦虚寒的患者,取舍小建中汤和理中汤的关键点是什么?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同治中焦虚寒,都用到了辛甘化阳法。但小建中汤中尚有酸甘化阴法,适用于中焦阳虚伴有阴虚者。

多数伤寒学者将小建中汤看作温养中气之方,而在临证中反复体会到,小建中汤方中所用桂枝、生姜实有解表之用。因此在六经方证分类中,将小建中汤方证列于太阳病(表阳证)方证中,并明确指出:“……以其来自桂枝汤,仍兼解外”、“甘温补中兼解外。”

证之临床,部分患者服小建中汤后确有表里营卫和畅、周身舒畅之感,反推其服药前应是有表证存在的,只是表证不典型,很多医者未能辨出。

小建中汤解外的功效是理中丸所没有的。一日我问学生:“面对一中焦虚寒的患者,取舍小建中汤和理中汤的关键点是什么?

学生一时不能回答,反问:“是什么?”

我说:“脉弦。小建中汤证见脉弦,理中汤证不见脉弦。”

我的回答是基于两方治疗内伤病而言。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如腹中痛,恶寒而脉弦者,是木来克土也,小建中汤主之。盖芍药味酸,于土中泻木为君;如脉沉细,腹中痛,是水来侮土,以理中汤主之。干姜辛热,于土中泻水,以为主也;如脉缓,体重节痛,腹胀自利,米谷不化,是湿胜,以平胃散主之。苍术苦辛温,泻湿为主也。”此段文字从临证中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