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顽固难除,抓住四大病机

痹证是由于风湿、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以及饮食有密切关系。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逐渐恢复或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不能痊愈,逐渐转为慢性。接下来为大家介绍顽痹的治疗思路。

“痹”者,痹阻不通之意。痹病乃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顽痹”是痹病屡发不愈,形成肢体关节变形,难以屈伸,步履艰辛,甚则卧床不起,骨肉瘦削,身体弱羸者。用以下四法辨治取效颇佳,现概而论之。

1.顽痹从虚辨治

俗称“久病必虚”。久痹邪深,相应内脏受累。顽痹病程演变复杂,其外因有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内因则责之于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肢体功能障碍。顽痹形成与正气不足、禀赋体质、脏腑气血之分布亦关系密切。气血虚弱,阴阳失调,这是顽痹发生的先决条件。

从虚辨治,凡阳虚体质患者应从脾肾论治;素体阴虚则要肝肾同治;气血虚弱不禁风,多气血双补。辨阴阳、气血、禀赋体质的偏颇是从虚辨治的关键。

2.顽痹从瘀辨治

顽痹发病,虽始因外邪侵袭,邪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经络久痹,气血不达,不能荣养肢体,亦是发病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然顽痹之瘀,乃多虚瘀,法当从补气活血着手。

3.顽痹从痰辨治

古人多说“顽痰怪症”,顽痹亦多有痰浊内蕴。此痰,一是因气血瘀阻日久,生理津液转化成病理之痰浊;二为久痹,脏腑受累,功能失调,痰从内生。治痰应着重于治生痰之脏,当健脾化痰通络。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湿去、痰化、瘀通。

4.痹痿同病从肝肾辨治

痹病、痿病名殊但多类同。古今医籍痹痿合论撰文颇多,临床上痹痿同病亦很常见。凡痹痿同病,多有阴虚体质的内在倾向性。顽痹转痿当有肌肉瘦削、痿弱不用的临床表现。无论是痹痿同病或由痹转痿者,素体阴虚乃为其潜在的发病倾向。其治法又当以培补肝肾为主。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等都是指肝肾二脏相互滋生、依赖和影响的关系。故顽痹与痿病同时存在的阶段,应重治肝肾,取效满意。先生调理肝肾,治愈多例痹痿同病,进一步说明了痹痿同病与阴虚体质的内在发病关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