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的深邃智慧

“古中医”是指汉代以前的中医学术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天人相应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立足使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协调统一,恢复人体气机之“一气周流”, 则疾病自可治愈。

在古中医的世界观中,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亦由精气构成。

比如,我们常见的感冒,有些人症状明显,有些人却很快恢复。从精气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因为个体体内的精气充足程度不同,抵抗力有强有弱。抵抗力强的人,精气能迅速调动起来抵御外邪,从而更快恢复健康。

又比如,长期熬夜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疲劳、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这是因为熬夜过度消耗了精气,导致身体的正常机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支持。

在古中医的宏阔视野中,精气被视作宇宙的本原,我们人类作为宇宙万物的一份子,同样由精气所构筑。这一独特见解,颠覆了惯常的认知。现代医学将细胞定义为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而古中医却深刻地指出,细胞实则由精气聚合而成,此观点无疑更贴近世界的本质内核。

深入探寻精气的特性,我们会发现其奇妙至深。精气兼具物质与能量的双重属性,恰似现代量子力学中所描绘的量子,神秘且独特。同时,精气乃是万物生成与演化的根本源头。以令人困扰的肿瘤为例,其本质实乃精气聚散的失衡所致。就像河流,如果水流不畅,就会形成淤积,肿瘤就如同身体里的“淤积”。

精气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其运动形式被古中医命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间,演绎着生命的灵动韵律。气的运动所触发的种种变化,被称为气化,生命的一切活动皆根植于此。

若要培补精气,关键在于涵养内心的清静之境。置身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心浮气躁,而这恰恰成为了我们接收来自宇宙的精气以滋养生命根基的阻碍。

学习古中医,需学会透过有形的躯体,深究背后无形的气。例如常见的头痛之症,不应仅仅拘囿于血管、神经等表象层面,而应深度思索是否为体内气的运行遭受阻滞所引发。

再者,世间万物的变迁皆与心意识紧密相系。心情愉悦,气脉通畅;心情沉郁,气脉瘀滞,疾病由此萌生。

“谈医而不论道,则迷失方向,论道而不谈术,则流于空谈。唯有医与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疗效,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同时让人心回归于道!”中医的根源深植于道家,历代中医大家如孙思邈、陶弘景等,均为道家修行之人,他们是道医的杰出代表。然而,古中医在流传过程中,受诸多流派思想的纷扰,已渐失其本真,迷失了前行的方向。道医之名虽存,其实质内涵却常被架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