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牛皮癣
牛皮癣,这一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其名称源于其患处皮肤的特征,如同牛领之皮,显得厚实而坚韧。不仅如此,它还与神经性皮炎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治疗时,我们亦可参考相应的治疗方法。
谈及牛皮癣的病因病机,初起时,多因风湿热之邪侵袭,蕴阻于肌肤经脉之中,导致气血不畅。随着时间的推移,营血逐渐不足,血虚则生风化燥,皮肤经络因此失去濡养,最终导致患处皮肤变得粗糙,如同历经风霜的老树皮,不断脱落白屑。
在辨证论治的视角下,牛皮癣多见于颈项部,犹如树之主干,易受风邪侵扰;其次是眼睑、骶部、四肢内侧、外阴等处,如同枝叶般遍布全身。病情严重者,更是能够波及全身肌肤,如狂风暴雨席卷大地。
初期,患者多感皮肤间歇性瘙痒,如同秋日的落叶,随风起舞,难以捉摸。随后,皮肤上便会出现扁平的圆形或多角形坚实的丘疹,它们密集成群,多呈肤色、淡褐色或暗褐色,宛如大地上的繁星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丘疹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一片片的皮肤肥厚,呈席纹状,仿佛大地被岁月刻上了深深的痕迹。搔之微有脱屑,犹如秋风扫落叶,令人倍感凄凉。而阵发性剧痒更是难以忍受,患者因搔抓而在病变的周围留下抓痕和血痂,如同战后的战场,满目疮痍。
体针
(一)牛皮癣风湿化热之症,其病程虽短,却足以让患者痛不欲生。患部皮疹色泽潮红,犹如盛夏的晚霞,湿润且伴有糜烂,更有血痂覆盖其上,仿佛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洗礼。舌苔薄黄或黄腻,宛如秋日的落叶,预示着体内的湿热之气已然炽盛。脉濡数,仿佛流水潺潺,却带着几分急促,乃是湿热交织,气血不畅之象。
治疗之法,当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以调和体内气血,清除湿热之邪。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旨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处方中,阴陵泉、太白、太渊、风池、阿是穴等穴位被精心挑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太渊配风池,如同清风拂面,驱散皮肤之风热;太白配阴陵泉,则如细雨润物,化解肌腠之湿邪。阿是穴的刺法更是巧妙,沿病灶底部皮下从四周向中心横剌数针,犹如针灸师在皮肤上施展魔法,疏通局部气血,止痒退癣。
此外,还可根据病变部位循经取穴,以增强疏通本经气血之功能。如项部加列缺、委中,肘弯加郄门、劳宫,腘窝加殷门、昆仑,大腿内侧加三阴交,上眼睑加头维、百会,每一处穴位的选择都凝聚着针灸师的智慧与匠心。毫针刺用泻法,将体内的湿热之气一一排出,使患者重获健康与舒适。
(二)牛皮癣血虚风燥,其症状历时良久,患部皮肤明显干燥,犹如久旱之田,肥厚而失去弹性,皮屑纷纷脱落,形态酷似牛项之皮,粗糙不堪。舌苔薄白,宛如秋日的落叶,略显凄凉;脉象细弱,如溪流之细,暗示体内气血亏虚。
治则上,我们需养血润燥,如同滋润干涸的田地,以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旨在恢复脾胃之功能,调和气血。处方上,我们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隔俞和阿是穴。曲池,如清泉之源,疏导阳明经气,调和气血,使之流畅无阻;三阴交,乃中焦之要穴,健运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血海、隔俞,如补药之库,补血理虚损,使血虚得以弥补。如此,脾胃得健,气血调和,风燥之症自然得以缓解。
若患者瘙痒难耐,夜不能寐,我们可加照海、神门二穴,如清风拂面,安神止痒,使患者得以安眠。在治疗上,我们采用亳针刺法,以补法为主,如春雨润物,慢慢滋养,使气血逐渐充盈,风燥之症得以消除。
牛皮癣耳针疗法,其精髓在于精准取穴。在耳部,我们选取肺、神门、下屏尖、肝、脑这五大关键穴位,每一穴位都有其独特的生理意义和与牛皮癣病症相契合的治疗逻辑。耳针疗法采用中强刺激的手法,以深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毒素排出。留针时间设定为1小时,以确保治疗效果持久,并让患者在疗程中逐渐感受到身体的舒缓与恢复。此疗法建议每日施行1次,以确保治疗的连贯性和效果的最大化。
对于牛皮癣刺络拔罐疗法,我们特别选取阿是穴作为治疗穴位。阿是穴,即病痛局部或压痛点,其位置的确定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我们采用七星针在患处轻轻叩击,以疏通经络,刺激气血。随后,我们拔上火罐,借助火罐的负压作用,进一步吸出体内毒素和淤血。此疗法建议每日进行1次,每次拔罐时间为15分钟,特别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的牛皮癣患者。
灸法治疗牛皮癣,我们同样选取阿是穴作为治疗穴位。我们运用艾条进行熏灸,艾条的温热作用能够深入肌肤,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每次熏灸时间为30分钟,让患者在艾香萦绕中感受到身心的舒适与放松。
〔应用例案〕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妙龄女子,她正值青春年华,却饱受一种难以启齿的顽疾所困。她两股之间,生有一种湿癣,长达三四寸,蔓延至膝盖,每当夜深人静,痒感如蚁噬心,她不得不频繁地爬搔,但即便是用尽热汤和火焰的烘烤,也丝毫无法缓解那股锥心的痒意。痒感稍退,便有黄赤的液体流出,疼痛更是让她难以忍受。她尝试过无数种方法,包括灸疗、硫黄、䕡茹、白僵蚕、羊蹄根等药材,但无一奏效。
这位女子,天生丽质,却因这顽疾而无法出嫁,她的父母心急如焚,四处求医。终于,他们找到了戴人这位医术高超的名医。戴人仔细诊察后,淡淡地说:“若你能按我所说去做,此病便可痊愈。”父母听后,连忙应允。戴人取来䤵针,将其磨得尖利如芒,待女子痒感袭来时,便在她的癣上各刺百余针,让瘀血尽出,再用煎好的盐汤洗净。如此往复四次,那顽疾竟然神奇地消退了。
而在现代,也有一位二十岁的宋姓女子,她同样遭受着皮肤顽疾的折磨。她的左肘窝及双侧腘窝皮肤增厚,瘙痒难耐,且病情逐年加重。经过多方治疗,均未见效。经医生检查,她的双侧腘窝均有大片皮肤增厚、干燥破裂,左肘窝还有隆起的融合丘疹。医生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决定采用中药制成的灸卷进行熏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持续三十分钟。经过四次治疗后,她的剧痒症状明显减轻。经过三十次的持续治疗,她的剧痒完全消失,患处皮肤恢复如常,她终于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出院了。
〔文献摘录〕 神经性皮炎,这一皮肤顽疾,其治疗方法在中医针灸学中有着深厚的积淀。主要穴位如风池、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承扶、委中等,皆为治疗此病的关键所在。而在局部病灶处,更是采用梅花针进行重刺激,犹如疾风骤雨般直击病根,力求迅速缓解病症,这正是《针灸学手册》中所载的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时,曲池与血海两大穴位常被选为主穴,而合谷、三阴交则作为备用穴,以备不时之需。当针灸师施针时,手法中强刺激,如春风化雨般深入肌肤,每日一次,持续不断。而在局部阿是穴上,更是讲究手法,从病灶基底部皮下四周向中心横刺数针,仿佛用细密的针线将病灶牢牢缝合,以阻止其扩散。
另外,艾炷灸治疗牛皮癣的方法同样值得称道。在皮损处涂抹蒜汁后,上置小艾炷点燃施灸,每炷间距约15厘米,仿佛繁星点点,照亮治疗之路。待艾炷燃尽,除去艾灰,覆盖消毒纱布,整个过程既古朴又神秘。经过1至3次灸疗,便可看到明显效果,尤其对于局限型牛皮癣,疗效更为显著,而对于泛发型则稍显逊色。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医针灸治疗皮肤疾病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牛皮癣的诊治情况颇为复杂,我们共接诊了68例此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据了较大比例,达到了59例,而女性患者则相对较少,仅为9例。这些患者的年龄跨度极大,最小的患者年仅16岁,正值青春年华,而最大的患者已年届57岁,步入中年。
病程的长短也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症状仅持续短短3周,便匆忙求医;而有的患者则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病程长达30年之久。
在病损部位方面,我们观察到颈部是牛皮癣病损最为常见的部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均曾尝试过外用药物治疗,但遗憾的是,这些治疗手段并未带来显著效果。
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我们采用了针灸结合艾灸的治疗方法。对于周身性牛皮癣患者,我们选取曲池、风池、天柱、风府、哑门、大椎、内关、合谷、委中、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进行轮流针治。而对于局部性牛皮癣患者,我们则在皮损区周围沿皮下进针,确保每针都能产生痠胀感,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治疗频率方面,我们每3至5周安排1至3次治疗,每次选取1至3个穴位进行针灸。当皮损逐渐治愈后,我们建议患者继续治疗一个月以巩固疗效。同时,我们使用艾条在局部施灸,每日1次,每次持续约20至60分钟,直至皮损完全痊愈后再继续治疗1个月。
经过精心治疗,我们欣喜地看到,总有效率高达94.21%,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我们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也彰显了我们对患者病情的深刻理解和精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