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乙癸同源”论治肌无力

肾者,藏真精,主骨髓,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肝藏血而荣筋,精血同源,血从精化,故两脏有“乙癸同源”之生理关系。肾精肝血双亏,又精血亏损则相火内生,相火内生则筋膜与经络关节不得潘润,而成痿病。故《素问·痿论》有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医案分析

姚某,男,50岁。2011年7月7日初诊。

主诉:进行性肌无力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9月开始出现右膝关节痛,后出现右下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现已不能行走,右手握持无力,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轴索型周围神经病。相关检查:CK:412.8U/L,CKMB:26.4U/L,脑脊液生化:U-TP 蛋白0.7G/L,LDH:12U/L。神经内科肌电图示:脊髓前角细胞损害可能。肿瘤标志物:铁蛋白 506ng/mL。结缔组织全套:抗RNP抗体(+)。

刻下:全身肌无力,不能行走,以右侧肢体明显,偶咳嗽无力,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舌红,苔薄腻微黄,脉细。

西医诊断:进行性肌无力。

中医诊断:痿病。

辨证:肝肾两虚。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处方:黄芪35g,当归15g,威灵仙15g,土鳖虫10g,五爪金龙15g五味子20g,垂盆草20g,伸筋草15g,淡全蝎7g,炮山甲(代)10g,炙水蛭 6g,鸡血藤 15g,活血藤 15g,白僵蚕15g,千年健15g,30帖。

二诊:2011年8月4日。服药后大便溏,时身灼热,无汗,全身无力感有所好转,余无不适。上方去威灵仙,加怀山药20g,穿山龙15g,30帖。

【按语】

痿病以肢体软弱无力、功能活动障碍、肌肉菱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各痿均以软弱无力为特征。本病病因病机虽有虚实之别和外感与内伤之分,实质为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五脏内热、久病正衰、气血双损等导致四肢百骸得不到充足的精血濡养,则肢体痿弱不用而发病。诸多研究认为痿证与遗传有关,实则不然,临床所见大部分与遗传关系并不显著,而且有传男不传女之象。早期有希望治疗,晚期可以控制症状。痿证的治疗不能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之法,须辨证论治,有其证必有其法。本病诊断要点是精神疲乏,肌肉瘦削,无法站立,症状典型,不难诊断。其中虽有湿热为患者,但至痿弱症状出现时,则外邪多已不显,主要矛盾当是精血不足,筋脉失濡,脾虚不主四肢肌肉所致。所以治疗当以大剂填补肝肾精血为要,兼顾健脾利湿,活血舒筋。治当补养肝肾,舒筋活络,佐健脾益气,滋阴润肺;适当配合针灸推拿、理疗按摩则疗效更佳。如养血柔肝用当归;治痿独取阳明用怀山药,肌肉萎缩用巴戟天、补骨脂补肾;垂盆草、五味子、连翘等降酶效果较好;小腿痿软用五爪金龙、穿山龙活血通络,鸡活血藤补血养血活络。

清代医家翁藻云:“痿病手足疾软而无力,百节纵缓而不收,通身不痛。”李济仁先生指出,痿病的治疗应分清外感与内伤,确立祛邪与扶正法的使用,其次再辨明脏腑病位,有的放矢地用药,在补肝肾的同时注重从肺、脾、胃调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全身肌肉、四肢百骸都有赖于水谷精微物质的供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若饮食不节,嗜食膏梁厚味,或思虑过度而伤脾,或素体脾弱,健运失司,清阳不升,精微不布,四肢不充,日久则肢体痿废不用。先生认为“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从脾胃着手,或健脾胃,或清湿热以治痿病,并重视脾胃功能的健运,时时顾护胃气,但并非“独取”。因经络是气血循行的通路,经络闭阻乃痹病病机,而痿病肢体活动减少,经络易于瘀滞或积血不消,影响气血的运行,更可致筋骨失却濡养,关节不利,肌肉萎缩,先生治疗多用舒筋通络法。

本例患者乃属肾精亏虚,肝血不足。根据“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之论,以补肾为法。治疗当补肝肾、填精补血、强筋续骨、舒筋活络,佐健脾益气、滋阴润肺,以获全功。方中五爪金龙、伸筋草直入肝肾两经,入肝尤善通经络,疗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穿山龙归肝肺经,功善祛风活血通络,清肺化痰淡全蝎配伍白僵蚕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对于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肢体痿废,作用颇佳。水蛭归肝经,咸苦入血,逐瘀通经络,并且最新药理学研究提示其具有改善血流变作用。五味子能滋肝肾之阴,升脾胃之津,收肺肾耗散之气,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穿山甲(代)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诸药合盟,功效独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