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大枣须掌握这三个要点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神农本草经》称大枣;《诗经》称刺枣;《名医别录》称干枣、美枣、良枣;《医学入门》称红枣;《本草纲目》称枣;《全国中草药汇编》称枣子。

经方用大枣较为广泛,共涉及66方证。《神农本草经》谓:“大枣,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益气,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亦可见在汉前已广泛应用。

至汉代其作用特点可概括为三:

(1)补中益气,主在太阴:以其味甘,平,既能安中益气,又能补中生血,故主治在太阴,治疗中虚不足之证,如吴茱萸汤方证、小建中汤方证、当归建中汤方证、橘皮竹茹汤方证、甘麦大枣汤方证等。

(2)扶正祛邪,用于六经:大枣见于六经各方证,皆是以安中益气、扶正祛邪用于各方证,如桂枝汤方证、大青龙汤方证、小柴胡汤方证、半夏泻心汤方证、薯蓣丸方证、当归四逆汤方证、炙甘草汤方证、桂枣甘汤方证等。

(3)护胃缓急迫:常与攻邪剧烈药同用,既可缓和诸药峻烈之性,使攻邪而不至于伤正,又可补中养胃,防止攻逐太过之弊。如用于十枣汤方证、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证、大柴胡汤方证等。

甘草、大枣均为甘缓强壮药,既缓和证之急迫,亦缓和药之急迫(此言意味甚是深刻)。然大枣既健胃缓急迫又能利水,一般甘药都不利小便,惟有大枣能利小便、祛水,如与大戟、芫花、甘遂这类峻猛药同用,既顾正制其毒性,同时又能祛水;又如苓桂枣甘汤中大枣助茯苓健中利水。

此外,常用大枣半斤或一斤,先煮,煮到烂熟,挑出皮和核,只要汤和肉,把芫花、甘遂、大戟各二钱到三钱放到枣汤里煮,然后捞出药,喝汤吃枣肉,少量频服,见大小便利下则停后服。以此不但治悬饮,凡是胸水、腹水用之皆良效。

大枣的医药应用广泛,又历代常把大枣用于美容、化妆品的制作,做为赋型剂或调和剂、或香料剂使用。

药物功用:大枣,味甘,平。安中健胃、生津血、益气缓急迫药。主治在太阴,而扶正祛邪应用于各经证,且配伍泻下药能保护胃气。常用于治疗发热、心动悸、脏躁、水肿、呕逆、奔豚等证。

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10~30克。亦可去皮核捣烂为丸服。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