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行气,治痛经的一大法则

有许多女性会在月经期出现小肚子与腰部疼痛,这些症状即为痛经,轻者仅有轻微不适,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而严重者则会出现小腹剧痛、腰部憋胀,辗转反侧,那么这时就需要平脉辨证、对证用药。下面请大家来学习一则严重痛经的医案。

痛经病案

高某,女,38岁,已婚已产,干部。2002年3月23日初诊。

素有腰痛,肛门至小腹憋胀疼痛,经期加重,甚者小腹剧痛,月经20天一至,血量不多,色暗红,有块,5~6天净。西医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末次月经3月11日。大便溏,量少不畅,1日1次,大便时自感直肠部位不适,已3年余。

舌红,苔白厚。脉沉滑。

诊为气滞血瘀,治以活血行气。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2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赤白芍各10g,丹参20g,川芎10g,益母草15g,牛膝15g,槟榔片10g,厚朴10g,石菖蒲10g,三七粉6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路路通20g

连服11剂。

4月17日二诊:药后肛门坠胀减轻,腰不适时轻时重,小腹窜痛。气短,有烘热,小便不畅,大便溏而不畅减,日1次,舌正常,苔薄黄,脉无力。

当归12g,白菊10g,生地黄10g,丹参15g,川芎10g,益母草15g,牛膝15g,薤白12g,厚朴10g,槟榔片10g,桂枝10g,葛根15g,川续断12g,狗脊20g,山茱萸15g,三七粉6g(冲服),延胡索15g

3剂。

4月20日三诊:药后,肛门少腹坠胀感愈,但腰仍不适,大便已通畅,日1次。月经快来潮,先予调经。

当归12g,白芍10g,生地黄10g,丹参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肉桂6g,薤白12g,厚朴10g,槟榔片10g,蒲黄10g(包煎),延胡索15g,三七粉(分冲)6g,狗脊20g,五灵脂10g(包煎)

7剂。

4月27日四诊:月经4月22日来潮,经期小腹痛及肛门下坠胀明显减轻。血色暗红,量不多,5日净。现仍腰不适,肠鸣便溏,日1次。舌正常,苔薄白,脉无力。

当归12g,白芍10g,生地黄10g,丹参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肉桂10g,薤白12g,厚朴10g,槟榔片10g,蒲黄10g(包煎),延胡索15g,乌药15g,川续断12g,三七粉6g(分冲),狗脊20g,炒白术10g

连服月余。

5月25日五诊:5月15日月经来潮,血量正常,色暗红,5天净。本次经期小腹痛及肛门坠感均明显减轻,大便仍溏,日1次,舌正常,苔白厚,脉无力。

当归15g,白芍10g,川芎10g,生地黄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5g,牛膝15g,槟榔片10g,炮姜4g,小茴香6g,厚朴10g,蒲黄10g(包煎),薤白10g,延胡索15g,乌药15g,五灵脂10g(包煎),薏苡仁16g,三七粉12g(分冲)

连服月余。

6月15日六诊:6月6日月经来潮,血量可,色红,5天净。经期腹稍痛,腰骶肛门处有不适感,肠鸣,便溏,日1次,舌正常,苔薄白,脉无力。仍用上方化裁再进半月

7月17日七诊:7月10日月经来潮,本次经期未见腹痛及下坠感,血量正常,色红无块,5天净,舌正常,苔薄白,脉稍数。病已愈,仍用前方化裁,再进7剂后可停药

按语

腰骶部及肛门至少腹坠胀,疼痛为大肠气滞。气帅血行,气滞则血涩,以致血瘀。气血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用槟榔片、薤白、厚朴行大肠气滞,消胀除满,气通坠胀自除;路路通、延胡索、乌药行气,气行则血行;用当归、赤芍、丹参、牡丹皮、川芎、益母草、牛膝、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气血通畅,通则不痛;再用三七粉、蒲黄、五灵脂活血止痛,连服3个月,痛经愈。腰不适为肾虚,加川续断、狗脊、山茱萸补肾以固本。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