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火生化胃土,虚寒胃痛不要忽视“补肾”

脾胃为后天之本,属土,能生万物,需命火生扶。

如陈士铎说:“胃得命门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转输。”赵献可曰:“脾胃无此(指命门火)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

肾寓肾水与命火,因火能生土,肾中藏命火,而有“命火生脾土”之说。

唐容川指出:“脾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土寒而不化,食少虚羸,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

可见命火生化胃土,失则胃疾由然而生。临床每遇虚寒胃痛,因肾精耗失,肾阳亏损,病情加重者屡见不鲜。根据《内经》“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及“损其肾者,益其精”的原则,采取“以温肾益精为主,兼顾脾胃,药宜甘温,忌苦寒”的补虚止痛法。

方用

鹿茸(或鹿角霜代)、肉桂、熟地、当归、白芍、红参(或党参代)、白术、茯苓、炙草、木香、饴糖(或蜂蜜代)等。

病案例举

  • 例一

患者,男,51岁,1976年冬令诊。胃痛十年,每于冬季尤甚,痛以餐前空腹或清晨发作,得食则减,喜温喜按,舌淡嫩,苔薄白,脉沉弱。x线钡餐造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处方

拟温肾益精、补虚止痛法,投鹿茸1.5克(另炖)、肉桂3克、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5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炙草6克、熟蜜30克、木香4克。

服药三剂胃痛止,继进七剂以收功。嘱其平素多食甘温血肉有情之品。三个月后作上消化道造影复查,溃疡愈合。随访四年,未再发作。

  • 例二

患者,男,35岁,1978年10月27日诊。素有胃痛病史,每因工作至深夜即隐痛,喜温喜按,服糖开水则痛缓。25日晚因梦遗一次,翌日即疼痛大作,虽服阿托品不效。证见形体消瘦,面色滞黑,肢冷过腕,舌淡苔白,脉沉迟。证属虚寒胃痛,肾精不固,命门火衰。

处方

治以温肾益精,佐健脾止痛法,投鹿茸1.5克(另炖)、肉桂3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红参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炙草10克、木香4克、枣仁10克、熟蜜30克。

服药五剂痛未作,再进五剂,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为巩固疗效改为丸剂。医嘱同前例。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 例三

患者,女,39岁,1979年4月10日诊。自诉三年来流产两次、刮宫一次,后常感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喜温畏寒,舌淡有齿痕、苔白,脉关尺沉弱。证属精血亏耗,命火虚衰。

处方

拟用温肾益精、暖胃止痛法,投鹿茸1.5克(另炖)、肉桂3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红参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草6克、木香4克、川断15克、小茴香3克、熟蜜30克。

服药五剂,精神大见好转,胃痛减轻,脉转有力,再进十剂,诸证悉除。改汤为丸,以资巩固。

体会

“花萼之荣在根底,灶釜之用在柴薪。”温肾补精、补火生土法是治病求本的措施,结合饮食调补,甘温补精,每可获得良效。故不可偏执“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畏用补法止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