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视物不清,要考虑到清阳不升

一些五官科的病症在治疗上要考虑到清阳不升的病机,这类病人要用李东垣的补脾升阳法治疗。注意用益气聪明汤时,剂量是非常小的,毕竟“非轻不举”。

耳鸣耳聋案

葛××,男,30岁。右耳鸣响,以夜深人静或晨起时最为明显,而且耳聋不聪。体疲无力,大便不畅,小便频短。舌质嫩,脉沉弦无力。曾服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药数十剂而不效。此脾气虚而清阳不升,下焦阴火上犯清窍。东垣之法,于升中求降,补益脾胃元气则阴火自能复其位。

处方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葛根6克,蔓荆子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黄柏3克。

服四剂则效,又服六剂耳鸣止而听力恢复正常。

目障不明案

李××,男,48岁。患左眼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如棱形,甚则遮覆视野。目涩无泪,神光不见。视力下降至0.4。舌质淡嫩,脉虚大。清阳不能上奉,精血又亏于下。

处方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升麻3克,防风3克,葛根3克,黄柏3克,藁本3克,石斛12克,菟丝子12克。

服七剂后,目中不觉干涩,眼前黑影变小。上方减去防风、藁本,加黄芪至18克,杞子10克。又服三剂后,查视力上升为0.9。转用补益肝肾,以杞菊地黄汤加当归、白芍、覆盆子、酸枣仁,又服十剂,视力上升为1.2。眼底镜检查:视网膜水肿及炎症皆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大惑论》又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所以,头目清窍灵愚与否与脾胃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若因饥饱劳行损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升,且五脏六腑之精无所禀受而不能上注,邪塞空窍,耳目等清灵之官失其聪明。因此,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使精阳气上走清窍则能耳聪目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