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针灸治疗腰腿痛
腰腿痛指单独腰痛或腿痛或腰痛腿痛并作的症状,可由脏腑病变、经络病变引起。
西医学认为,腰腿痛可由多种病变引起。临床常有脊神经根病变、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脊椎炎、椎关节病、腰肌病变、梨状肌损伤、急性腰扭伤等。
【病因病机】
腰为肾之府,久劳过力,伤及腰府导致肾气亏虚,肾阴不足或阳气不振,以致下肢痿软无力酸痛。久居潮湿冷凉之地,风寒湿邪侵袭经脉,太阳不畅,经气失于濡养则发腰痛,风寒湿之邪侵于下肢则为腿痛,劳累过力,闪挫扭伤,以致瘀血内停、阻滞经气,则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痛。
【临床表现】
各类型均以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并作为主要表现。
肾虚型腰痛:腰痛绵绵不休,其痛非剧,以酸痛为主,休息后可稍好转,劳累时加重。多伴有下肢酸软无力,可有身重乏力,耳鸣脱发,足跟痛,遗精阳痿,肢冷,形寒等。
风湿寒痹腰痛:多有受寒史,腰骶痛,时剧,常诉局部有“发板”僵硬感觉。与气候变化有关,阴雨寒凉加重,天暖晴空则减轻。常因风重游走而致下肢疼痛。
闪挫扭伤腰痛:常因劳累过度,用力过猛扭伤腰部,多为突发剧烈腰痛,不能站立、弯腰、扭转。伴有其痛窜至下肢,下肢不能抬起,活动受限等症。
【治则】
益肾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痹。
【取穴】
肾俞、中空、养老、环跳、局部阿是穴。
【刺法】
均用毫针刺法,酌情施用或补或泻手法,每次留针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病案举例】
例1 魏某,女,37岁。
主诉:右侧腰腿痛10天。
病史:10天前因劳动时不慎将腰扭伤,当时疼痛不剧烈,尚可活动,经人搀扶后回家休息,未曾治疗。第2天晨起后发现疼痛加剧,起床困难,不能弯腰、转侧。咳嗽、用力时其痛加重。并有向右下肢窜走之疼痛。在某医院经X线诊为“腰椎关节骨质增生”,服西药未效,其痛至今未减。
现症:腰痛时轻时剧,活动受限,不能弯腰,局部怕凉。常因腰部疼痛引起右下肢疼痛。痛重则抬腿困难,纳可,二便调。
望诊:行动迟缓,舌苔白。
切诊:脉弦滑,右腰部发僵,压痛点明显。
辨证:劳伤肾府,气血瘀滞,经脉不畅。
治则:益肾通脉,活血理气,疏调经络。
取穴:环跳、养老、委中。
刺法:均用毫针刺法,行平补平泻手法。养老针双侧,环跳、委中均针右侧。环跳以针感向
下窜走为好。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隔日针治1次。
初诊起针后,患者感到其腰痛明显减轻,下肢疼痛基本消失。2诊时其痛未见反复。原穴原法不变,共诊3次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再予巩固治疗1次,患者喜悦而去。
例2 王某,男,41岁。
主诉:腰痛6年。
病史:6年前原因不明渐渐发生腰痛,其痛时轻时重,呈酸痛状,稍事休息后可缓解。不能久立、久坐、久行,弯腰困难,有时感局部发凉畏寒,冬季尤甚。常服中药补肾药物。曾诊为“腰肌劳损”。
现症:腰酸痛,下肢软,畏寒,乏力,精神差,夜寐不安,多梦,二便调。
望诊:面白,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辨证:肾气不足,腰府失养,气血不和。
治则:补肾强腰,调和气血。
取穴:肾俞、中空、腰局部阿是穴。
刺法:均用毫针刺法,施用捻转补法。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
3诊后患者感腰部轻松,发僵、发板感明显减轻,酸痛消失。穴法不变,共诊治7次,腰痛消失,局部症状消失,病人精神好。再以数次巩固治疗,临床告愈。
例3 周某,男,30岁。
主诉:腰痛3个月。
病史:3个月前因弯腰抬举重物,发生扭伤性腰痛,当时疼痛不剧,未就医。后渐腰痛加剧,症不缓解。又值房事过多,腰痛缠绵,每逢阴雨加重,房事后加重。曾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
现症:腰痛时缓时重,时有缠绵不断,卧久则重,不能提取重物。纳可,二便调,寝安。
望诊:舌苔薄白。
切诊:脉弦滑。
辨证:外力扭伤,气滞血瘀,日久伤肾,腰府失养。
治则: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益肾强腰。
取穴:养老、肾俞。
刺法:均以毫针刺法,养老用龙虎交战手法,先补后泻。肾俞施用补法。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
初诊出针后,患者感局部稍有轻松,酸痛减轻。2诊时诉,初诊当晚腰痛明显减轻,自感异常轻松,活动较自如。原穴原法不变,诊后腰痛消失,活动自如。共4诊,告愈。
【按语】
腰腿痛患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或因劳累过力或因急性扭伤,亦可见于不慎感于风寒湿邪而致。腰为肾之府,为肾脏所在之处,故腰痛与腿痛有密切关系。由于临床上凡腰腿疼痛并存病人多为腰痛在先,腿痛在后,因此,腰腿痛的治疗应以治疗疾病之本为主。从经络系统看,腰腿痛与足少阴、足太阳、足少阳有关。如足少阴之脉循行:“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少阴经筋:“其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属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抑”,足太阳膀胱之脉:“挟脊仰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素问·厥论》云:“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提示治疗各种腰腿痛应以少阴、太阳、少阳为主要经脉。
无论是何种腰痛,或急性扭伤,或肾虚腰痛,或感受风寒湿均为腰脊经脉受阻,气血不得运行所致。调达气血,通达经脉,使气血运行通畅而达到“以通为顺”的治病机制。
例1 女性患者37岁,因腰部扭伤产生疼痛并向下肢放射,究其病机为气血瘀滞于经脉所致。因此,选用疏达经脉气血效力强大的腧穴以活血化瘀,理气通达。环跳为少阳之大穴,上达腰尻,下及膝踝,疏筋骨,利关节,而达到止痛目的,是治疗气血瘀滞腰腿痛要穴。委中为太阳之合穴,擅长理气化瘀、通达气血,是治疗腰脊疼痛的效穴,故有“腰背委中求”之说。养老为手太阳之郄穴,郄主急性疼痛之症。手足太阳相通而经脉达于腰府。《素问·厥论》:“手太阳厥逆……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仰,治主病者。”养老穴为历代医家治疗颈项强痛之要穴,运用经络理论亦可治疗腰腿痛。如《类经图集》曰:“养老……疗腰重痛不可转侧,坐起艰难,及筋挛脚痹不可屈伸”。
由于本病例为实证之范例,选用上穴治疗数次而取效。
例2 男性患者41岁,腰痛6年而久治不愈,其证以肾气不足为因。由于病因的特点宜选用肾俞、中空等局部腧穴以益肾通络,同时施用补法。经10余诊治愈。
肾俞是足太阳之穴,为少阴经气枢注之处,施以补法可以益肾强腰,达到止痛目的。为治疗虚性腰腿痛常用腧穴。中空为经外奇穴,位于命门下3寸旁开3寸,是治疗腰痛的有效局部用穴。
本病例为肾虚腰痛典型病例,诸此病症,临床治疗颇有良效。
例3 男性患者30岁,腰痛已3个月。审其症因,考虑为素体肾虚复又闪挫腰扭,实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予标本同治之法,既要补肾通络,也需理气活血。选用养老、肾俞,并施用龙虎交战手法,数诊而愈。
上3例病例说明,治疗腰腿痛要点在认证、选穴、手法的结合。虽然上述病例诊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或不能确诊,只要我们运用中医理论去认识,均能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