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有很多层,临证治疗的关键是知道在第几层

我们在看古书的时候经常会遇见迷惑性的事情,比如看到《伤寒论》的时候,古人就会说太阳病的原因是因为有厥阴风木的问题,如果厥阴风木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太阳病,所以不管是桂枝汤证,还是麻黄汤证,都会用到桂枝这味药,用以祛风。

好好的太阳病,怎么跟厥阴病沾上关系了?另外,我们还会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百病皆因伤寒起,所有的问题,你都要从伤寒感冒找到原因,是因为伤寒导致的各种毛病。这些说法舒不可解,然而正是这样的认知,让中医药在治病的时候,可以说是各种方法皆可,能够从不同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提供不同的思路。

临床上,疾病有很多层次。

我们在临床上给患者看病,其实也是有很多层次的,比如有人就会问,医生我这个病要治疗多久呢?这个完全就是看病人对痛苦的忍耐能力了,忍耐力强的患者,可以少吃一些药物,但是忍耐性弱的患者,那就必须多吃一些药物。

比如有些人平时就是腰酸腿痛来看病,然后刚好感染了新冠,所以一来我们就是治疗新冠,开了一些解表的药物,患者服用七天之后,各种情况都变好了,连腰酸也好了不少,接下来还想治疗一下腿疼的问题,那么就还需要继续吃药十天半个月的,一般来说吃了一段时间之后,药效来了,患者的腿好了。患者会说,本来还有点高血压,医生能不能帮我再治疗一下,于是又花了一段时间治疗高血压。

最后发现,不仅新冠治疗好了,腰酸腿疼好了,高血压也恢复正常了,是不是就完事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要防止复发,所以接下来估计还要吃一个月的药物,巩固疗效。所以,这样数下来,我们会发现,治疗症状可能是花了一个月,但是巩固疗效,又花了一个月。

而这个过程,我们最起码需要改变三四个方,第一个方是解表的,治疗新冠;第二个方是补肾驱寒的,或者活血化瘀的,主要治疗腿疼;第三个方可能主要是祛风的,还有调理脾胃,补肝肾;第四个方可能是调理脾胃,补命门之火的。一路下来,看病的套路就完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正是因为这样,患者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这就是治疗疾病的层次感,如果有人说,老师我想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可能嘛?很难,因为中医治疗疾病是讲究出入升降的,比如感冒了,我们需要的是发散风寒,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升提;但是腰脚问题,我们需要的是降,是补,两者存在方向性的矛盾,我们如何统一呢?

所以这个其实就涉及到了治病的层次的问题,这也是我看病的时候经常走的套路,也是阴阳六法的要义所在,不要怕慢,在治病这个过程中,一般都是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套路用好了,邪气一层一层的往外拨,疗效不可能慢;但是如果没有弄清楚,上来就是简单粗暴的按照患者的要求,解决哪个问题,往往都不会有好的疗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