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各种肺病的肺五针
肺疾五针主要是用来调理肺气肿,急慢性肺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的针法。
肺疾五针主要是:双肺俞,双公孙,双内关,双云门透中府,还有膻中这几个俞穴来组成的。
第一个肺穴就取1.5寸的毫针针尖儿向下平刺得气就好,不需要在行针,这个肺俞穴扎上针以后就让这个患者平躺,然后再取第二个穴位扎第二个针。
云门透中府同样的方法平刺得气。
公孙和内关,就取一寸的毫针,直刺得气就好,也不用行针。
按:肺腧配中府,腧募配穴法,一在后为阳,一在前为阴,二穴搭配,平衡肺之阴阳。
公孙内关胃心胸,属八脉交会穴配穴法,擅调节胸中气机。公孙调冲脉,冲脉为人体身上最大的气机升降之脉,故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咳喘多为肺气上逆,故降冲脉亦可降肺气。内关调阴维,阴维脉维系诸阴,尤其是胸腔内部之气机。故内关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亦擅长调节诸气之病。
诸穴合用,融俞募配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于其中,共奏宣肺降逆止咳平喘调畅气机之功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
进针半寸,留针半个小时。直刺用一寸针就行。第一个进针点,在患处对侧,肩后侧缝线处和肩顶的连线中点往手臂方向1.5至2寸。第二个进针点在手掌同侧,中指和无名指缝垂直往手心和感情线的交点为进针点。
声音嘶哑针灸
半寸针0.18×13留针15到20分钟用一寸的也可以。脚反应点脚趾二三指缝对下来到凹陷处涌泉穴附近1左手内关2石手内关3左脚反应点4右脚反应点针灸健脾,两针搞定!
先天肾,后天脾。孩子生出来以后,养好脾,喝开水都能长肉。脾吸收好了,吃进去的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
健脾两针,健脾的,呕吐,水肿,带下,四肢硬,脾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肥胖浮肿,脾阳虚:舌苔淡白,大便搪稀,腹痛连绵,面部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小或白赤。白带多或色白。中气下陷,在脾气虚基础上,脱肛,脱垂都跟脾气虚是有关系的。还有呢,脾不统血,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
只要是脾气虚的都可以用健脾两针调理。建议两个手,怕针的要扎左,因为脾在左。
患者本人的食指,帖于食指横纹下端,画一条横线出来。
再从中指最中间的一个位置画一条直线下来。
在两条线交叉点上就是我们要进的第一个针,因为是靠近骨头在骨头上面,所以,扎的时候可以直刺,刺进去,扎歪了也没关系,这是第一个针。
第二个针在手背。和手掌的针是相对的。竖直放起来是一条直线。两个针都是直刺,可以提插,直刺歪了没关系,透破皮就行了,用0.13*0.18的半寸针,透皮。不会的用套管弹。留针时间在三到十分钟。
健脾两针(补充版):
先开穴,内关用大拇指摁一下往手指方向推,外关按一下往肩膀方向推,开几下都行。接下来找穴位,以小指横纹为基点,向下量一食指宽,在食指最宽处的宽度画一横线,这条线平行于腕横纹。这条线与中指中心垂直线的交点,即是所找的第一个穴位。
第二个穴位在手背上第三掌骨,与手心所扎位置刚好对应,第三掌骨再扎一针,两针成一直线,实现“健脾双针”。留针三分钟,起针的时候提插几下。此针效果颇佳,如果养生保健用,半月扎一次,如果治疗用,连续扎五天前面三天每天留针3分钟,后面两天留针十分钟,第六天停,第七天扎,也就连续五天后隔天扎一次,直到达到你满意的效果为止。
扎针前可以先拍个舌头照,扎针后再拍一个,对比,效果如何,舌头照就看得出来,谁扎谁知道。
同时,还可以在扎针前喝点生姜红糖水,补充能量。
不会扎针的可以指代针,掐健脾双针,只要坚持,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