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选用穴位心得体会

治病必先本于神,这是临床常用的理念,所以往往在治疗过程中把“调神四穴”作为基本治疗处方。四穴中,百会、神庭、印堂为督脉所属,承浆为任脉所属。《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难经·二十八难》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从督脉循行特点来看,其上头属于脑,在经络上与脑有紧密的联系。督脉上通于脑,中贯于心,从而联系诸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神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又云:“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由此可见,脑所主之“神”与督脉紧密相关,疏通督脉气血在调神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临床中常取1寸针,百会、神庭逆经向后斜刺,印堂顺经向下斜刺,承浆直刺浅刺,进针深度透皮即可,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感,无须手法补泻,留针20分钟。

01百会穴

百会位于颠顶,为经脉交会之要穴,又为督脉之大穴,督脉又与脑关系密切,所以人体之精气可以通过百会散布于脑,奉养心神,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临床上采用安神定志之法时,百会为必选之穴,应用十分广泛。

02神庭穴

神庭为督脉、足太阳经、阳明经之会,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位于脑海前庭,为神志所在,其功在神,有宁神、开窍、疏郁、镇痛、止晕、定惊之功。

03印堂穴

印堂原属经外奇穴,2006年国标版《腧穴名称与定位》将其列为督脉腧穴。印堂穴位于督脉的循行路线上,在神庭穴与素髎穴之间。古时主要治疗惊风,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说:“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刺不差。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刺入艾来加。”再如李学川《针灸逢源》说:“印堂一穴,在鼻柱上两眉间陷中。针一分,灸五壮,治小儿惊痫。”印堂能安神定惊、疏风止痛、醒脑通窍,治疗神志疾病、鼻炎、呃逆、急性腰扭伤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效果。取印堂与百会、神庭相配,加强了安神定志的功效。

04承浆穴

承浆为任脉之经穴,临床上一般多用于治疗流涎、牙龈肿痛、口唇歪斜等病变。《奇经八脉考》谓承浆为“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承浆为任脉之末穴,本身具有生津敛液的功效,而与督脉相交,督脉又为阳脉之海,由此阴阳相合,承浆与百会、神庭、印堂相配,可有水火既济之功效,对于通畅头部气血、疏通督脉经气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