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证与附子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胡希恕说“阴虚”这个词,这里的阴虚并不是我们现在教科书当中所谓的阴津、阴液不足,而是指的是阴证、虚证的合称。
比如在第155条的讲解中指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就认为这个恶寒不是表证,而是一个阴虚,指的就是阴证、虚证。
这里虽有心下痞,但机能沉衰,故外面恶寒、汗出不已,汗出用附子是因为皮肤失其收摄功能,虚的明显。可以参考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所以胡希恕先生用泻心汤来解痞,加附子扶正。附子可振奋机能,所以附子泻心汤证是泻心汤而陷入阴虚的证候(阴证、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