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辨证关系
中医除了在辨证当中找到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外,在论治的时候也是要讲究原则的,如治标治本的原则,正治反治的原则,以及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原则等等。我常说:“中医原则性很强,灵活性很多。”正因为如此,它才合乎辩证法。这些治疗原则,都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在内。异病同治是重在掌握事物的普遍性(共性),同病异治是重在掌握事物的特殊性(个性)。疾病固然在表现上、部位上不同,但其性质相同,就可以用同样的法则,甚至同样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同样都好。这就叫“异病同治”。同样疾病,出现在不同的人体,我们就不能运用一样的法则或方药去治疗。因为患者的体质,疾病性质,患病的季节、气候、所处的环境以及疾病发展的进程、深浅程度等不同,尤其是疾病性质有时会截然不同,因此必须要着重的掌握它的特殊性。这叫做“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不同的患者患了不同的疾病,它的病种、病名、病变的器官、部位均大不相同,我们通过辨证认为它的病理性质一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用同一种法则,甚至同样的方药进行治疗。正如辩证法中所言: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因此,我们在临床上既要着重掌握患者的特殊性,同样也不能忽视他的普遍性。
如:甲患者患虚寒性“脱骨疽”(脉管炎),乙患者患了“流痰”(骨结核寒性脓疡等),丙患者患寒痹、湿痹(关节炎)。这三个患者的病名不用,症状有别,部位也不同,感觉(疼痛)亦不一样。按照中医理论来分析,均属于阳气虚衰,寒湿凝聚,它的病理性质都是一个“寒”字,根据其性质,都应用“扶阳培本,温经活血”的法则,方药常用“当归四逆汤”、“阳和汤”、“乌头桂枝汤”、“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这一系列都是阳性热性药。在这个方面,我治疗的病例是不少的。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出现在不同患者的身上,它的症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如果我们只讲共性不讲个性,此种情况就是只用一种方法或一个方子就行了,也就用不着辨证论治了。当人有了疾病其所以要找医生的原因,就是有赖于医生通过辨证的方法,去辨别疾病和某些人体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施治当中,才能够针对它的具体的个性证候,结合普遍的共性证候取得理想的疗效。
例如,我曾经治疗过一对患肝病的夫妻,均来自于大同某一中学。两人的共性方面,通过医院诊断都是“肝炎”。
化验:男: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十+),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十+),转氨酶 280U;女: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十十),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十十+),转氨酶300U。症状:肝区均有钝痛,不思饮食,全身倦怠无力,失眠,头晕。两人的个性方面,男:颜面苍白,舌淡苔白,小便频数而清,大便稀薄,四肢厥冷,轻度浮肿,脉沉细迟弱,纯系虚寒脾湿累及肝。
女:颜面紫红,口唇干燥,舌赤苔黄,小便短少而赤,大便干燥2、3日一行,手足心热,心烦,头昏,头重,脉弦大而略数,纯系湿热肝郁之证。
进一步分析,男的为脾湿肾寒累及于肝,治法:温经祛寒,燥脾利湿,补气扶阳为主。使用了附子汤、真武汤和归脾汤。从方剂的性能上看,丝毫没有涉及到治肝。女的是湿热郁结,肝郁血滞。治则应清热利湿,理气活血,养阴平肝为主。开始先服了一付桃仁承气汤,紧接就是逍遥散、膈下逐瘀汤,再结合凉血四物汤等。她的重点是舒郁活血治肝。这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他们两人一个是寒一个是热,一个是虚一个是瘀。尽管用了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到最后收到了一致的疗效,两人先后痊愈。男的服药的第三周,自觉症状消失,化验: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一),麝香草酚絮状试验(一),转氨酶16U;女的服药七周后,自觉症状消失,化验: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十),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十),转氨酶 90U。有句成语叫做“殊途同归”。如果将治男方之方药用于女方,则是“以热治热,以补治瘀”,势必热、瘀加重,气血壅滞,岂不是火上浇油,使病势更重。反之,将女方之药用于男方,则是“以寒治寒,以泻治虚”,势必使寒、虚加重,真阳脱泻,岂不是投井下石,错上加错,误人性命。
所以《医学源流论》云:“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感受之人各殊,故医者必审其人之不同。”